欢迎来到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 | 帮助中心 传承文化,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
全部分类
  • 道医/中医/方剂/针灸>
    道医疗法 中医中药 针刺针灸
  • 道家/道教/方术/符咒>
    治病符咒 驱邪镇法 正一派
  • 堪舆/风水/择日/阳宅>
    阴宅风水 阳宅风水 风水择日
  • 预测/奇门/六爻/六壬>
    奇门遁甲 周易预测 梅花易数
  • 命理/八字/面相/星座>
    八字四柱 算卦算命 看相面相
  • 悟真篇 注

    性命要旨 书名 性命要旨 作者 汪东亭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 1644 年 1911 年 首序 属性 试看世上之人不求于名即贪于利而不贪不求者 盖亦鲜矣 惟修道之士 体混元之本法 天地之枢 立 为洪炉 大鼎以炼其真毫无挂碍 随缘安止 故不与世俗等类也 予于是年作客 汉皋适遇 柯翁怀经汪 翁东亭丰姿俊

    悟真篇 注Tag内容描述:

    1、性命要旨 书名 性命要旨 作者 汪东亭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 1644 年 1911 年 首序 属性 试看世上之人不求于名即贪于利而不贪不求者 盖亦鲜矣 惟修道之士 体混元之本法 天地之枢 立 为洪炉 大鼎以炼其真毫无挂碍 随缘安止 故不与世俗等类也 予于是年作客 汉皋适遇 柯翁怀经汪 翁东亭丰姿俊秀品格高超 飘然有出尘之表 复探其行 止二翁常憩僻处 促膝论道 津津 有味 无日不 然 因谓曰二翁之。

    2、性命要旨 书名 性命要旨 作者 汪东亭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 1644 年 1911 年 首序 属性 试看世上之人不求于名即贪于利而不贪不求者 盖亦鲜矣 惟修道之士 体混元之本法 天地之枢 立 为洪炉 大鼎以炼其真毫无挂碍 随缘安止 故不与世俗等类也 予于是年作客 汉皋适遇 柯翁怀经汪 翁东亭丰姿俊秀品格高超 飘然有出尘之表 复探其行 止二翁常憩僻处 促膝论道 津津 有味 无日不 然 因谓曰二翁之。

    3、 修真写作 关于 百日筑基 养气 指养育先天的元阳真气 悟真篇 说 二物会时性情合 五行全处虎龙蟋 本因戊已为媒聘 遂使夫妻镇合欢 其所指就是养气的功夫 二物会时 指意守丹田达到一定火候时 元神与元精会合 故养气的具体功法 实为意守丹田 俗真篇 说 要知产药川源处 只在西南是本乡 其中 西本乡 指下腹部下丹田之处 故意守应在下丹田 而非上丹田或中丹田 真气究竟向何处采取并归何处呢 南派第四代传人陈。

    4、 丹道名词解释 内丹学 又名“性命之学”、“内丹仙学”等。内丹学肇始于中国古代的神仙家,神仙家为了追求长生不死、返老还童的理想,研习了许多延年益寿的方术,至战国时逐渐认识到男女合气之术是“天下至道”,向内丹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自先秦至汉代,为内丹学的形成作好了理论和实践的港备。因之先秦至汉代是内丹学的准备时期。东汉道教创立至隋唐是内丹学的形成时期。唐末五代,内丹学进入成熟时期。内丹学的形成是中国古。

    5、 1 1 张苏辰先生内丹功养生论文集 目 录 前言 一、中国道家龙门派内丹功 二、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 三、练内丹功的调和法 四、浅谈性命双修 五、炼内丹功火候运用 六、略论道家炼养采补法 七、试论活子时和活午时的运用 八、内丹功的胎息练法 九、眼睛在炼内丹功中的作用 十、 黄庭经 悟真篇印证一得 十一、怎样修养元神之光 十二、谈谈炼内丹的火候运用 十三、炼精气神浅谈 十四、补亏功法秘诀 十五、我。

    6、丹道法诀十二讲 丹道法诀十二讲 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 1 月出版后,收到许 多海内外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大批读者询问丹道修炼的问题。我的道学通论仙学篇 ,原 名内丹学通论 ,完稿于 1988 年春季,曾经王沐老师生前过目手定。王沐老师很推崇陈撄 宁先生的学术观点, 将拙作中凡与陈撄宁先生不同的观点尽令删改, 连丹道学的名称。

    【悟真篇 注】相关DOC文档
    关于“百日筑基”.doc
    丹道名词解释@.doc
    【悟真篇 注】相关PDF文档
    性命要旨_中医入门方书籍_电子版书.pdf
    性命要旨(1)_中医入门方书籍_电子版书.pdf
    (五术社)[悟真篇三家注].张伯瑞.扫描版(网盘资料下载)_电子版书.pdf
    中华气功大典(张震寰 主编).pdf
    微盘悟真篇闡幽_朱元育_电子版书.pdf
    悟真篇三家注(张伯瑞)_道家道教古籍古书.pdf
    《悟真篇》浅解(王沐).pdf
    悟真篇闡幽_朱元育_老版武术气功书籍.pdf
    张苏辰先生内丹功养生论文集.pdf
    丹道法诀十二讲【吴孚琛】.pdf
    【悟真篇 注】相关其他文档
    (道藏洞真部)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卷--(中华藏书).txt
    (道藏洞真部)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悟真篇注释-宋-翁葆光(中华藏书).txt
    (电子藏书)悟真篇阐幽-清-朱元育(中华藏书).txt
    (电子藏书)悟真篇-宋-张伯端(中华藏书).txt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五术书店www.5shubook.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13546号-3   客服QQ:27+02+52+1998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由网站用户上传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展示服务,五术社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网站有监管的责任,但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