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版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历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电 子科技 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 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 进行了优秀中医图书电子化的工作 初学者如果直接啃 伤寒论 会比较难 以 郝万山讲伤寒论 入 门 会比较简单 所以我们在此将 郝万山讲伤寒论
伤寒论六病之脉诊Tag内容描述:
1、 1 电子版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历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电 子科技 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 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 进行了优秀中医图书电子化的工作 初学者如果直接啃 伤寒论 会比较难 以 郝万山讲伤寒论 入 门 会比较简单 所以我们在此将 郝万山讲伤寒论 的语音录入为文 字 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简便的入门教材 同时也作为 伤寒杂病论 的 一个补充 本书以 。
2、 胡希恕讲伤寒论 方证辨证论 这就是我研究这个伤寒论呀 伤寒论它是 张仲景他这个辨证的体系呀就我写那引言 他是讲六经八纲 最后辨方证 这个方证在张仲景这个辨证呀就是一个最重要 最具体 最末的这么一个阶段 那么解释这个方证 方证是这简单的话了 方证就是方剂的适应证 那么方剂的适应证就叫什么方证 在张仲景这个书里头他也曾经提过 他不强调这个 这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看这个书的人都把他忽略了 你象他常提。
3、 第 1 页 共 86 页 注解伤寒论注解伤寒论 作者 成无己作者 成无己 朝代 金朝代 金 年份 公元年份 公元 1144 年年 宋本 1 1 桂林古本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再版说明再版说明 伤寒杂病论 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为东汉张仲景 张机 所著 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 我区挖 掘的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是其中之一种 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 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 一九 五六。
4、 伤寒论 的药物剂量换算问题 一 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 权 以此推算古方剂量 解决了歷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 对仲景学说的教学 科研 攻关 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覆衡量核实 摘要介绍如下 斤 250克 或液体250毫昇 下同 两 15 625克 昇 液体200毫昇 合 20毫昇 圭 0 5克 龠 10毫昇 撮 2克 方寸匕 2 74克 鑫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
5、 郝万山讲伤寒论 中的81个故事 摘自 郝万山讲伤寒论 弘扬中华文化 开拓医学眼界 掌握中医常识 整理者 东风吹 文中红色文字和各篇题目为整理者添加 2012年10月8日 1 抓病机用方 栀子豉汤治过敏性哮喘 3 2 抓副证 兼求病本 4 3 经方的剂量 5 4 浮脉在表有广泛意义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一方三用 8 5 要想孩儿安 七分饱来三分寒 9 6 中医是个体化的科学疗法 10 7 人与天地相。
6、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 著 螽斯振羽 整理 说明 1 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 本书仅供学习研究 伤寒论 使用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 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 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 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 如 段玉才 改为 段玉裁 方言 的作者 杨雄 通作 扬雄 径改 4 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 为忠实于原书 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
7、第01講 傷寒雜病論 的作者 同學們好 我們上課 這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紀中醫藥網路教育中心組織的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示範教學 推薦我來講授 傷寒論 雖然我學習 研究 講授 傷寒論 有30多年的歷史 但是面對錄音 錄影這樣一個現場 我還是感到心裏有壓力 前天中午和幾位朋友在一起吃飯 其中有一位朋友是電影導演 而且還是一個很有名的電影導演 他拍了許多電影 然後我們就說他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 可是。
8、伤寒论 目录 上编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桂枝汤方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麻黄汤方 葛根汤方 葛根加半夏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
9、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著 1 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 本书仅供学习研究 伤寒论 使用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 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 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 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 如 段玉才 改为 段玉裁 方言 的作者 杨雄 通作 扬雄 径改 4 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 为忠实于原书 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 录入时一仍其旧 如 项。
10、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 著 1 目录 目录 作者简介 1 前言 2 绪论 1 一 伤寒论 的作者 1 二 伤寒杂病论 成书的背景 2 三 伤寒杂病论 的沿革和 伤寒论 的版本 3 四 伤寒论 的内容与贡献 5 五 关于六经辨证 8 六 学习 伤寒论 的方法与要求 10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2 概说 12 一 太阳病的病位 12 二 太阳病的成因 12 三 有关太阳的生理 12 四 太阳。
11、第 23 讲 表里先后治则 虚烦证 第 23 讲 表里先后治则 虚烦证 大家好 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节课的最后谈到了辩证的概念 那么谈到了辩证的治疗原 则 也谈到了 病有寒热 的真假 那么今天呢 我们接着往下谈 就 是对一些病证来说 它有表证和里证 表 里 先 后 把握什么样的 原则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 这是我们下面要讲的 就是表 里 先 后 缓 急的治疗方法 第一种情况是表证兼里时 那么表证兼里时 。
12、目 录 第一讲 伤寒论 内容概述 2 第二讲 伤寒论 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 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 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 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 白虎汤类方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 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 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 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 关于。
13、 郝万山讲伤寒论 民间中医校电子版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 继承和发扬中医 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医的许多典籍 目前仍然藏在深闺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历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科技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 启动了 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 的编制工作 。
14、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20讲 第29讲 第20讲太阳蓄水证 2 太阳蓄水证概说大家好 我们接着上次课 来谈五苓散的适应证 也就是太阳蓄水证的原文 我们现在打开讲义第66页 看原文的第72条 发汗已 脉浮数 烦渴者 五苓散主之 这是太阳表证 发汗后 也许是汗不得法 余邪未尽 导致了邪气循经入里 影响了膀胱的气化 膀胱气化不利 津液不能输布上承 因此出现了烦渴 因为它口渴 上面津液缺乏 所以它就相应的就。
15、 原页码 现页码 第01 讲 伤寒杂病论 的作者 1 1 第02 讲 伤寒论 成书背景和流传 13 第03 讲 伤寒论 的内容和贡献 27 第04 讲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41 第05 讲 学习 伤寒论 的方法和要求 55 第06 讲 学习 伤寒论 的方法和要求 2 太阳病概说73 第07 讲 太阳病概说 2 太阳病提纲 86 第08 讲 太阳病的分类提纲 98 第09 讲 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
16、破解仲景思源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 作者 中医武将刘东军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 选摘 如何正确学习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 如何正确学习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 其实也是如何学习 伤寒论 的问题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 是一千八百年来具有开创性地将张仲景如何运用数象易演方法真实再现 黄帝内经 真髓 素问 运气学九卷 的具体使用书 它复原了 伤寒论 背后的五运六气理论的具体使用 并再现了五运六气背后的物质原因在临床推演中的运。
17、第 45 讲 阳明湿热发黄证 第 45 讲 阳明湿热发黄证 大家好 我们上课 阳明病篇 我们把热证讲过了 实证讲过了 这样的话阳明病的本 证我们就都谈完了 我们下面要谈的是阳明病的变证 在我们的教材里 把湿热发黄证归属于阳明病的变证范畴 我们下面具体谈阳明湿热发黄 证的证治 阳明湿热发黄 它的成因是什么 我们在讲阳明病概说的时候曾经 谈到 阳明和太阴 一个胃 一个脾 两个脏器一膜相连 脾和胃经脉 。
18、 1 电子版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历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电 子科技 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弘扬祖国优秀文化 我们民间中医网的网 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 进行了优秀中医图书电子化的工作 初学者如果直接啃 伤寒论 会比较难 以 郝万山讲伤寒论 入 门 会比较简单 所以我们在此将 郝万山讲伤寒论 的语音录入为文 字 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简便的入门教材 同时也作为 伤寒杂病论 的 一个补充 本书以 。
19、 上一页 到目录 第01 讲 伤寒杂病论 的作者 第01 讲 伤寒杂病论 的作者 张仲景和曹操 刘备 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 这正是东汉末年 这个 社会背景正是战争连年不断 而且天灾连年不断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 所以我们了解他的生卒年代 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时代背景 籍贯 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他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 这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河 南省南阳地区邓县 邓县有一个东稂镇 东稂镇的西北1 5公里左右有一。
20、 原页码 现页码 第01 讲 伤寒杂病论 的作者 1 1 第02 讲 伤寒论 成书背景和流传 13 10 第03 讲 伤寒论 的内容和贡献 27 16 第04 讲 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41 25 第05 讲 学习 伤寒论 的方法和要求 55 34 第06 讲 学习 伤寒论 的方法和要求 2 太阳病概说 73 44 第07 讲 太阳病概说 2 太阳病提纲 86 52 第08 讲 太阳病的分类提纲。
21、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 伤寒论 注评 作者 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编著 页数 522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 01 SS号 12772490 DX号 000008027877 url mber 000008027877 d 8CAB94A9988824D89894C34B9B AA6F3F fenlei 160504 sw C9 CB BA AE C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