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Ination书名中国道教诸神作者页数413SS号0出版日期封面页书名页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第一章道教尊神一三清二四御三太上老君四玉皇大帝五后土皇地祇六王母娘娘西王母七三官三元大帝第二章星辰之神一斗姆二王斗星君三南斗星君四北斗星君五太白金星六真武大帝七文昌帝君天聋地哑八魁星第1第一讲道教
道教诸神Tag内容描述:
1、道教起源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 一般人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正式形成于公元1 世纪 东 汉中期 道教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 综合了方仙道 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 方法而逐渐形成的 它以 道 为最高信仰 道教以 道德经 为主要经典 以老子为教祖 称 太上老君 道教信徒供奉许多神 道教神仙的排列次序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统治体系 道教主张 重人贵生 追求现世生活的美好 鼓励信徒积极生活 对社。
2、中国道教神仙名录 盘古氏 又称元始天王 一名 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 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 王母娘娘 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 又名玉清真王 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 八大元帅 五极战神 天空战神 大地战神 人中战 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 承天。
3、1 道教全真派简介 全真派 亦称全真教 全真道 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 金大定七年 1167 年 陕西咸阳人王 喆 即王重阳创立 主张三教合一 教旨以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 存神固气 为 真功 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与物无私 为 真行 功行俱全 故名全真 该派主要典籍有 道德清净经 船若心经 孝径 等 王重阳七位弟子分别创立七个全真支派 马钰 丹阳子 遇仙派 亦作遇山派 谭处端 长真子 南无派 。
4、道教神仙列表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 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 王母娘娘 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 又名玉清真王 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 八大元帅 五极战神 天空战神 大地战神 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
5、第 1 页 道教常识问答 导读 11 问 什么是全真道 答 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 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宗派 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 王重阳 字知明 11 问 什么是全真道 答 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宗派 与 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 王重阳 字知明 金世宗大七年 1167 在山东宁海 今牟 平 马钰 孙不二夫妇筑庵侍奉 庵名全真庵聚徒讲道时创立 认为识心见性 即为全真 主。
6、1996 2000 年国内道教研究成果综述 作 者 丁培仁 作者简介 丁培仁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四川成都 610064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原刊地名 成都 原刊期号 200201 原刊页号 75 78 分类 号 B9 分类 名 宗教 复印期号 200203 摘要 题 研究综述 正 文 以往国内道教研究比之佛教研究较弱 但以两种 中国道教史 注 一种四卷本 国 家。
7、1 RST 5129 2009 2010 道教與中國文化 TAOISM AND CHINESE CULTURE Lecturer Prof YAU Chi on 游子安教授 Departmental Webpage http www2 cuhk edu hk crs crs0708 en index php Office HYS 511 2609 6524 E mail yauchion cuhk。
8、第 1 页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导读 查遍中国大陆出版的道教辞典 没有一部为女青专 立一个词条的 但是 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献买地券 镇墓文中 却经常可以看到女青的 查遍中国大陆出版的道教辞典 没有一部为女青专立一个词 条的 但是 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献买地券 镇墓文中却经常可 以看到女青的名字 今天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两种出土文献中了解 到早期道教 天师道 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神仙的 买地券 镇墓文是东汉中。
9、道教病因观及其策应 病因观是道教养生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它与预防 治病 养护各个养生环节均紧密 相关 道教养生各门类的推行者都在实践中注重充实和运用这些知识成果 以便更有效地 达到长生久视的目标 考察道教养生文化 我们发现道教病因观认为病患之原由主要有环 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两方面 个人因素等方面 针对这些致病因素有的放 矢地加以防备 补正 就可以消弥病患 达致养生的目的 同时 重视。
10、三 道教的产生于发展 1 道教的产生 道教形成于中国东汉的中 后期 它是在战国以来的道家学说基础上 并且吸收了中国 传统的鬼神观念 神仙思想 掺杂了古代的阴阳五行 谶纬神学和修炼方术等 最终形成一 种中国特有的宗教 道教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尊奉为教主 道教的产生来自两个支派 一是 五 斗米道 另一是 太平道 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 125 144 年在位 时 张陵 即张道陵 在蜀郡鹄鸣山 今四川 省大邑县。
11、第 1 页 道教神仙部门之九司三省 导读 九宸之下尚设九司 三省 三府 犹如一套组织严 密的中央政府机构 九司的主神为玉府判府真君 玉府左右待中 玉府左右仆谢 天雷 九宸之下尚设九司 三省 三府 犹如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 政府机构 九司的主神为玉府判府真君 玉府左右待中 玉府左 右仆谢 天雷上相玉枢使相 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 五雷 院使君 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此皆雷霆之枢要 故谓之九司 并 用申之。
12、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膅三 道教的产生于发展 螃1 道教的产生 芈道教形成于中国东汉的中 后期 它是在战国以来的道家学说基础上 并且吸收了中 国传统的鬼神观念 神仙思想 掺杂了古代的阴阳五行 谶纬神学和修炼方术等 最终形成 一种中国特有的宗教 道教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尊奉为教主 道教的产生来自两个支派 一是 五斗米道 另一是 太平道 蒇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 125 144 年在位 时 张陵 即。
13、道教论文资料 道教历史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 共命运 因此道教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 道教渊源 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 它有三大基本源头 鬼神崇拜 方仙信仰和黄老道家 上古时代 人们将日月星辰 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祈祷膜拜 黄帝时期开始 祭祀天帝 内容有 封禅告天 郊祀上帝 等 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 地祗和人鬼 的神灵系统 战国时期 燕齐和荆楚等地出现了宣扬长生成仙的方士 尊奉黄帝和老子为。
14、道教符箓派诸宗概述 作者 李远国 道教符箓一派 肇始于东汉 自张陵创教巴蜀 至隋唐之 际八百余年 道教中先后形成了天师 上清 灵宝三 大道派 入宋 道教符纂之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 汉唐三大道派的基础上 又衍生出北帝 神霄 清微 东华 天心 太一 净明等新的符箓宗源 以致 宋元时期道教符箓流派繁衍 著述丰富 学说成熟 空前兴盛 道教符箓学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清之际 诸宗渐归同一 大多皆融。
15、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 樟树阁皂山道教灵宝派文化 道教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老宗教之一 它是以道的信仰为核 心 融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种成分 不断吸取佛教的宗教形式 逐步发展而成的具有民众文化特色的宗教 道教自东汉以来 历代均 拥有众多的信徒 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 广泛的影响 江西 道教在中国道教之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在江南占有主导地位 而 开创于东吴时的清江阁皂宗 即灵宝派 与汉末从四川移居。
16、1 第一讲 道教与道家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些要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宗教 的内在因素 一类是宗教的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有两部分 1 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2 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外在因素有两部分 1 宗教的行为或活动 2 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 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一 道教的定义与内涵 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专家李养正在 道教概说 一书中为道教下的定义。
17、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 中国道教诸神 作者 页数 413 SS号 0 出版日期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第一章 道教尊神 一 三清 二 四御 三 太上老君 四 玉皇大帝 五 后土皇地祇 六 王母娘娘 西王母 七 三官 三元大帝 第二章 星辰之神 一 斗姆 二 王斗星君 三 南斗星君 四 北斗星君 五 太白金星 六 真武大帝 七 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八 魁星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