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璞-葬经(白话版)风水学.pdf(24页)
《郭璞-葬经(白话版)风水学.pdf(2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璞-葬经(白话版)风水学.pdf(24页)(24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I 葬 书(晋)郭 璞著 祎 伋 II 葬 书 原 文预 览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盛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 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 于 室,气行于地中。其行 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 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土者,气之
2、母,有土斯 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葬山之 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与形顺者,吉。势与形逆者,凶。势凶形吉,百福希一。势吉形凶,祸 不旋日。千尺之势,委 婉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上地 之山,若伏若连,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膳而洁斋,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莺,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地势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侯也,若揽而有也。若进而却,若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
3、和阴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经曰:行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III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终。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经曰:地有吉气,土随 而起,支有止气,水随 而比。势顺行动,回复 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夫重冈叠阜,群垅众支,当择起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同情,所不葬也。夫支欲伏于地中,垅欲峙于地上,支陇之止,平夷如掌。故经云:支葬其巅,垅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垅如脚。形势不经,气脱如逐。夫人之葬,盖亦难矣。支垅之辨,眩 目惑心,祸福之差,侯虏有间。山者,势险而有也,法 葬其所会。故葬者原其 所始,乘其
4、所止。审其 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浅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阖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风,内藏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经曰: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侵,十一不具,是谓其次。经曰:山来水回,贵寿 丰财。山囚流水,虏王灭侯。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 肪切玉,备具五 色。乾如穴粟,湿如割 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经曰:地有四势,气从 后八方,故砂以左为 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 雀,后为 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
5、顺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盖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 其遐迩。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要如 肘臂,谓之环抱。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IV 朱雀源于生 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 衰,流于囚谢,以返不 绝。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流,其来无源,其去无流。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行止,前亲后倚,为吉藏也。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巅叠嶂千乘之
6、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水,开府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刑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负扆,有陇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形如燕巢,法葬其凹。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巅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投算,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妒女淫妻。形如灰囊,灾舍焚仓。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横几,子灭孙死。形如卧剑,诛夷逼偕。形如仰刃,凶祸伏逃。牛卧 马驰,鸾舞凤飞,螣蛇委蛇,鼋鼍鳖龟,以水别之,牛富凤贵,螣蛇凶危,形类百动,葬皆非宜,四应前接,法同忌之。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 生和,而 童山不可葬也。气因势来,而断山不
7、 可葬也。气因上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气以势止,而过 山不可葬也。气以龙会,而 独山不可葬也。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穴有三吉,葬有 六凶。藏神合朔,神遁鬼避,一吉也。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目 力之功,工 力之具趋全 避缺,增 高 益下,三吉 也。阴阳 差 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 二凶,力 小 图大为三凶,凭恃福 力 为四凶,僭 上逼下为 五凶,变 应怪异为凶。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经曰:势止昂,前涧后冈。龙首之频,鼻颡 吉昌,角自灭亡。耳至侯王,唇死其伤。宛而中蓄,谓之龙腹,其脐深凹,必后世昌。伤其胸肋,朝穴其哭,是以祸不旋日。经曰:葬山之法,若乎谷中,官应速也。1 葬书 白
8、 话详 解 作者:李 定信 原文:葬 者,藏也,乘 生 气 也。【详解】所谓葬,就是藏。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藏,是与葬互联系的,专指人的藏。原意 还是专指人死后的藏,即是指坟墓,即阴宅。后来 演化为人生前的住宅,即阳宅。所以葬或藏包括有阴宅和阳宅两个概念。阴宅,以汉民族来说,有殡仪馆、公墓、死者纪念塔、纪念碑亭、葬塔、皇家的皇陵、民间的坟墓等。阳宅,以现代含义,应该包括有人生前生活方面和生产方面的阳宅。生活方面的有民间住宅、宗祠、公馆、官家的皇宫、办公大楼、卧室等凡属生活方面的居住或休息场所。在生 产方面则有工厂、商店、车站、码头、飞机场 等。群居 的村落、墟
9、镇、城市、田 庄等。凡属人生前的活动场所都属于阳宅。要葬的有利,藏的适宜,就要乘生气。原文:夫 阴 阳 之气,噫 而 为 风,升 而 为 云,降 而为 雨,行 乎地 中,谓 之 生 气。【详解】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也就是 周易 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这种阴阳气内外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受到外在的作用而扩散就噫而2 成风。相互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在上空的生气遇到了外来的冷生气,就降而为雨。所以风、云、雨都是由 生气的变 化 而成。总的 说来,在 地中发生 发展变化运动的阴阳气,就称为生气。原 文:生 气 行 乎地 中,发 而 生 乎万 物。人 受 体 于父 母,本 骸得
10、气,遗 体 受 荫。【详解】生气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发出地面而生乎万物。反过来说,世界的万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父 母的身体是生气生的,而人子受体于父母,即 是父母的 生 气生人子的 生气。因 而 父母和人子 的生气是 同 类的生气,好像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在宇宙中是相互感应的。也就是父母生气和人子生气之间同样会相互感应。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所谓遗体,有两个含义,即父母本人身体死后尸体的遗体,以及父母所生人子的活遗体。死遗体受荫,必须使父母的阴宅风水乘生气,活 遗体受荫,必须 使人子的阳宅 风水乘生 气。所谓“受 荫”,就 是 受到庇荫、保护和庇 护。死遗体 受荫就是尸
11、体或骸骨保留得长久,活遗体即人子受荫是属于潜科学范畴,涉及到尸体阴宅、活体阳宅与人子的三者关系,将在下文详解。原文:盖 生 者,气 之 聚。凝 结 者成 骨,死 而 独 留。故 葬 者 反气 纳 骨,以 荫 所生 之 道 也。经 云:气 感 而 应,鬼福 及 人。【详解】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 生,就是因为生气的聚 合所致。凝结的生气,就成为人的骨骼。这种为生气所凝结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便皮肉腐烂,而独留骨骼,因此骨骼还是原来的生气。所以葬或藏,就是使外来龙脉同类的生气反纳入独留3 的骨骼,以资荫骨骼生气旺盛,使之庇荫骨骼同时感应遗留的人子活体,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经书说:反气纳骨感应的生气
12、旺盛与否,其祸福都能感应于人子,乘得旺盛则得福,吉利。乘得不旺盛则得鬼,不吉利主凶。原 文:是 以 铜 山西 崩,灵 钟 东 应。木 华 于 春,粟芽 于 室,气行 乎 地 中。其 行也,因 地 之 势。其 聚 也,因 势 之止。古 人 聚之 使 不 散,行 之使 有 止,故 谓 之风 水。【详解】所以铜山在西方崩倒了,他的生气扩散到同类生气铸造的钟,在东方也会受到感应而鸣。树木到了春天会发新的枝芽,室内的粟到时候也会发芽,都是因为地中生气运动变化所致。地中的生气我们用肉眼 是看不见的,怎样知道 它的变化呢?可以观地 之势,即龙脉的行走起伏,过峡、驳换、奔腾若水之 波、若马之弛的势就知道。它的
13、积聚,就是看龙脉运动的静止。古人为了使积聚的生气不散不噫,运动变化的生气使它静止,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称之谓风水。原 文:风 水 之 法,得 水 为 上,藏风 次 之。【详 解】扦好风水的方法,即葬 法。以得水为最紧要,其次就是藏风。因为水 是生气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没有水就表明生气薄弱。水源长、流量大是与生气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所谓藏风,并不是其他风水经典和历代许多术者说的蔽外来“空气流动而成风”的风。因为这种风 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这里所说的风是生气噫而成的风。是生气盈而外溢,或聚气不良而扩散的生气。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是4 使生气不噫,防止向四面八方
14、扩散,即是说扦坟墓要密封,或进葬在较深的地层。阳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设备,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温 度和湿度,适合人的生活生产,就谓之藏风。由于藏的主旨是乘生气,得水则可以得到较旺盛的生气,所以,葬法以得水为上,而藏风次之。原 文:气 之 盛 而流 行,而 其 余 者犹 有 止。虽 零 散而 其 深 者 犹有 聚。经 曰:外气 横 行,内 气 止生,盖 言 此 也。经 曰:浅 深得 乘,风 水 自 成。【详解】得水固然为上,即使水 源过长、流量过大,生 气过于旺盛而外溢,还 是可以使其静止,余气虽然是零散的,并在地层的深处,但也可能聚积使其不扩散。经书曰:外溢的生气(指 风)到处流行,而没有 外溢的内
15、气是静止的生气。经书还说:气盛的可以浅葬,余气就要深葬,浅深乘的适宜,风水自然是好的。生气这一概念必须弄清楚,生气是阴阳二气的总称,是土生的,生气又生水,生气内在的矛盾是阴阳气的对立统一,是处在不断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之中,世界 万 物 是 在“斗 争-统一-斗 争”的 往 复 过 程 中 而 产 生 的,它 是“行 乎 地 中”的,所以,在地中的阴 阳气才称为生气。以地球来说,处在地表外的不称为生气,而称为万物。水是万物之一,为生气所生,不 应称为外气。“气藏土中”,谓之生气也不能称为内气。本节所称的外气是以葬法而言,所谓内气,是龙气和龙虎气。所谓外气,是指堂 气,龙虎外的水和隔水的万物都称为
16、堂气,也可以称为朱雀气。葬书 说,“以 水为朱雀者”,可见朱 雀不是专门指 水。在古 代主要指朝应水和朝应峰,在现代应当指堂前的所有事物。5 原 文:土 者,气之 母,有 土 斯 有气。气 者,水 之母,有 气 斯有 水。故 藏 于 涸(音 和)燥 者 宜 深。藏 于 坦 夷 者 宜 浅。经 曰:土 行 气 行,物 因以 生。【详解】这里说的土,是指“上 浮者为天,下凝者为地”的地。是 周易 的 坤。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地球的表层。以地理术术语来说,就是除水以外的龙脉。土,是生气之母,有土才有生气。生气是水之母。有生气才会有水。就是说,土生生气,生气生水。生气 并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物质。
17、所 以要认识生气,只要观土察水就可以了。因此葬于涸燥缺水的地方,必定是生气稀薄,适 宜葬深。而在 平坦的地 方,水较多,生气比较 旺 盛,所以要 浅葬。经 书说:土发生变化,生气也发 生 变化,土多 质好,生 气 就多,质量 也随之好,水也就多,质量也就好。世界万 物 就是因土的 变化随之 生 气发生运动 变化而产 生 的。(多 与好,是指生物的生长需要而言)李定信注:上述 是 葬书 说 明 葬的 主 旨“乘生 气”,并介 绍 了 生气的 概 念、性能 以及 对阴阳 宅的(人)作用,下面 便是 介绍葬 法了。原文:葬山之法,势 为 难,形 次 之,方 又 次 之。夫 千尺 为 势,百 尺 为
18、形。势 与 形 顺 者,吉。势 与 形 逆 者,凶。势 凶 形 吉,百 福 希 一。势 吉形 凶,祸 不 旋 日。千 尺 之 势,宛委 顿 息,外无 以 聚 内,气 散于 地 中。经 曰:不 蓄 之 穴,腐 骨之 藏 也。【详解】葬山的方法,即阴阳宅 的选址(点穴),布局、排(放)水、定吉向,其中包括格龙、乘气、消砂、纳水、开山立向、坐穴分金及规划、建筑设计等,以察势最难,其次是观形,方术即理气则比较容易。6 什么叫做势和形呢?势 与 形,统 称 为 形 势,也 称 为 峦 头。方,即 理 气。形势就称为形法,理气亦称理法。势是生气的发生发展运动 变化的迹象,是动态。形是生气的静态,静 止的现
19、象称为形。例如为龙的奔腾,若水之波,若马 之驰就属于势。朝应峰砂的尖齐高耸,方圆秀丽,穴的乳 钳窝突就属于形。在本节以远方来的称为势,近处结的称为形。凡是从远方来的动态势,与近处生气静止所结的静态的形是顺的,即是说什么来势,就应该结什么形,如来龙从天而降,生气旺盛,则形如龙腹,势与形相适应,是谓势与形顺者,主吉。凡属势与形 不相适应的,例如来龙从天而降为万马奔腾的势,而穴位明堂狭小,超蜂朝水不秀,势与形两不相适应,是谓势 与形逆,则主 凶。若 势 凶形吉,主 福不多;势 吉 形凶,灾 祸立至。由 此看来,势与形要相适应,而且形比势要重要一些。如果屈曲委婉之势立即势止结穴,而明堂狭小,没有秀峰吉
20、水,就属 于外气无以聚内气,内气也 就 会散于地中。这样 的 穴位,经书 说是不蓄 气 的穴位,是腐骨之葬。原 文:上 地 之 山,若 伏 若 连,若原 自 天。若 水 之波,若 马 之驰,其 来 若 奔,其 止 若 尸。若 怀万 宝 而 燕 息,若具 万 膳 而 洁斋。若 橐 之 鼓,若 器 之 贮,若 龙 若鸾,或 腾 或 盘,禽 伏 兽 蹲,若万乘之尊也。【详解】如是上地的山,其来龙 气势磅礴,却似隐伏不 见,行龙好象中止,而 又绵延相连。其起 祖原自天,很高很高,行龙一起 一 伏象水波一 样,而其 势 如同跑马,勇往直前,在静止的时候,如同死尸,一动也 不动。其过峡束气,中 间如燕息的
21、细小。其展气起峰像怀有万宝的庞大,之玄灵活秀丽,好像具有万膳洁斋一7 样。总 之,龙的来,要如 龙鸾之玄 屈曲,或弯环 盘踞,或 飞翔高耸。龙的到头静止,如同禽伏兽蹲一样,像有帝王的威严。李 定信 注:如 此择 意,令 人费 解何龙、何 势或何 形也。原 文:地 势 原 脉,山 势 原 骨,委蛇 东 西,或 为 南北。宛 委 自复,回 环 重 复,若 踞 而 候 也,若揽 而 有 也。欲 进而 却,欲 止而 深,来 积 止 聚,冲 阴和阳。土厚 水 深,郁 草 茂林,贵 若 千乘,富如万金。经 曰:形 止 气 蓄,化 生 万 物,为上 地 也。【详解】地势,是指平地龙,即 支龙的趋势。山势,是
22、 指山地龙,即陇龙的趋势。平地龙的趋势是看地表面的脉络,所谓脉原一线,即草蛇灰线。山地龙的趋势是看山脊石骨的走向。好像蛇行走一样,爬向东西又趋向南北,又复直行,又再回环。仿佛蹲在那里要等候什么,又好似抱揽着什么东西。又好似欲进而欲退,欲静止却又深来。行龙象这样的积止又聚集,阳气和阴气既斗争又统一,即九六冲和的变化。土是厚的,水又 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这样的来龙,其贵 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万金。所以经书说:这样形止 而气蓄的形势,就可以化生万物,称 为上地。原 文:地 贵 平 夷,土 贵 有 支。支之 所 起,气 随 而始,支 之 所终,气 随 以 钟。观 支 之 法,隐 隐 隆隆,微 妙
23、 玄 通,吉 在 其 中。经 曰:地 有 吉 气,土 随 而 起,支有 止 气,水 随 而比。势 顺 形动,回 复 终 始,法 葬 其 中,永 吉无 凶。【详解】8 本节所说土地,土,是指陇龙,即高山龙;地,是指支龙,即平地龙。平地龙,以平坦的大地为贵。山地龙,以分支多为 贵。无论是珑龙或支龙,分支以后的生气,都是从分支的地方,另起的生气。分 支龙的终点,生气也随之而钟。观陇龙或支龙开嶂分支的方法,为察其行势,束气时 要隐隐,即微小得好似看不见;展气时,要隆隆庞大。要之玄屈曲,微妙玄通。这样的龙脉必定是吉龙脉。经书说:平地龙有吉气的是平原随土而起脉,陇龙的分支有止气,其水是随支比肩而来,交会于
24、龙终之前而止。来龙的势一起一伏,回复始终,而与形顺 是葬于龙尽气钟之处,就永吉无凶的。原文:夫重冈叠 阜,群 陇 众 支,当 择 起 特。大 则特 小,小 则特 大。参 形 杂 势,主 客 同 情,所不 葬 也。【详解】在重重峰峦,叠叠冈阜的地方,群龙众支会聚于明堂,选址点穴当区别其特殊的龙脉。如众龙众支都很大,则选取小的,群龙众支都是 细小秀丽,则选取大的。参差不 齐的形和 险 恶的势,而 且来龙穴 形(主)和水 口、朝应 的 峰砂(客)都是同样的险恶杂势,决不可以葬。原文:夫 支 欲 伏于 地 中,垅 欲 峙于 地 上。支 陇 之止,平 夷 如掌。故 经 曰:支葬 其 巅,陇 葬 其麓。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水 堪舆 地理 玄空学 葬经 葬书 寻龙点穴 阳宅风水 青囊经 紫囊经 撼龙经 疑龙经 玉尺经 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