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战国)吴起.图文珍藏版.pdf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战国)吴起.图文珍藏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战国)吴起.图文珍藏版.pdf(279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北京燕山出版社藏书【京】新登字 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国古代八大兵书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畅 (畅 重印)畅中 畅严 畅兵法 图书 中国 古代 评论畅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责任编辑:里功封面设计:李晓伟版式设计:严锴出版发行:北京燕山出版社地址:北京市陶然亭路 号邮编:经销:新华书店印刷:北京市顺义康华福利印刷厂开本:毫米 印张:字数:千字版次:年 月第二版 年 月第一次印刷定价:畅 元(全八册)藏书目录第一章图国篇()樋本章综述()一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二教化百姓,亲和万民()三顺乎天理,合乎人情()四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五义以礼服,强以谦服(
2、)六简募良才,以备不虞()七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八世不绝圣,国不乏贤()第二章料敌篇()樋本章综述()一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搴旗取将,必有能者()四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五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六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一藏书第三章治兵篇()樋本章综述()一明知险易,则地轻马()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三进止有度,饮食有适()四必死则生,幸生则死()五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六因材施教,知人善任()七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八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四章论将篇()樋本章综述()一文武兼备,刚柔并用()二知此四机,乃可为将()三禁令刑罚,所以威心()四先占其将,而察其才
3、()五看人说法,轻锐尝敌()六有功进飨,无功励之()第五章应变篇()樋本章综述()一三军服威,士卒用命()二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三五军交至,必有其力()四我众彼寡,分而乘之()五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六车骑挑之,勿令得休()二藏书七敌若绝水,半渡薄之()八阴湿则停,阳燥则起()九暴寇之来,善守勿应()十其有请降,许而安之()附录吴起与 枟吴起兵书枠()一吴起生平简介()二 枟吴子枠 的流传过程()三吴起变法()三吴起的军事思想()四 枟吴子枠 的主要思想内容()五 枟吴子枠 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六 枟吴子枠 的实际应用()三藏书樋本章综述谋略的目的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富国强兵。
4、同时,也只有在国富兵强的基础上,才能将谋略发挥的更彻底,也才能进一步在激烈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中制服敌人、取得胜利。因此,一开始论述的不是具体的战略战术,而是谈论如何治理好国家以达到富国强兵的谋略思想。吴起指出,要“治国”、“富民”,必须“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对此,吴起提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施行仁政,要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主张礼义兴国、仁爱百姓,任用贤能。吴起所提出的这些“治国”、“富民”谋略极有见地。作为统治者,最高境界是以道德治理国家。统治者如果有深厚的道德修养,那么委任官吏就不会与他的实际能力不相称,大小官员也都能胜任自己的职务。而君主拥有贤明的将相,对内对外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
5、才能安居乐业。例如:周初用所谓的“圣人之道”治国,后来行不通,便换用较为严厉的法令,继之用策谋、用权力,仍行不通,最后只好用威势。然而一旦到了以威势迫人的地步,就出现东周末年诸侯国互相争战、兼并的局面。由此观之,相对于严刑峻法,道德治国方针是值得肯定的。人们向来畏惧政治上的玩弄权术、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如此,在商业活动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以公司的管理为例,虽然管理离不开奖惩,但不可过度依靠严厉的惩罚制度来规范员工。如果员工动辄得咎,将磨损其工作的意愿和主动性。而且管理二第一章图国篇藏书过于严苛,甚至会侵犯到被管理者的自尊与信心,其结果正与管理过于松散一样,都不能激励起员工的敬业精神。只有内部稳定
6、,方能放手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在经营活动中尤其要避免“内耗”与“内讧”。经营者在人员的任用上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并留心那些喜欢搬弄是非、道人长短的成员,不能让他们有机会煽风点火。此外,“选贤任能”则是历代统治者都倡导的一种治国的基本策略。虽然各个时代的统治者大多任人唯亲,例如古代的分封制,就是典型的任人唯亲。但也不乏贤明君主在施展其雄才大略时,能够做到“任人唯贤”。在军事上,由于要应付各种急剧变化的局势,而且战争中确实也需要各种能人,既需要能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将帅,也需要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臣,同时还需要善于筹备军需的后勤指挥;这三者无论缺乏哪一个,则不能有全胜的把握,有时
7、哪怕是只能力战沙场的勇士,也能对战争的胜负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任能”显得益为重要。“选贤任能”,其一在“选”,其二在“任”,而“选”要准、“任”要信。楚汉之争时,萧何月下追韩信,就在于萧何知道韩信确实是将才。韩信本在项羽营中,曾多次献计,却都未能引起项羽的重视。后投奔刘邦,刚开始也不得刘邦信任,于是决意离开刘邦。萧何追回韩信,向刘邦举荐韩信的能力,并感慨地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后来在楚汉之争中,韩信所建的功勋是所有将领中最卓著的,以此证明萧何识英雄的能力确实非常人能及。不过萧何之功还仅在于“选”,刘邦称得上是贤良君主,其用人的原则就是“信”。正因如此,才使韩信在历次的战争中能不受任何约束地
8、将其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上有雄才大略三藏书的君主,大多能做到选贤任能,上举刘邦是这样,后来的汉武帝,更是广求天下人才为己所用,所以汉王朝到武帝时国力达到了颠峰。又如唐太宗李世民,也能任用各种有才能的人,哪怕只有一技之长者。唐玄宗也是如此,自他得知李白是个才气横溢的诗人,就特召入京,拜为翰林,当李白发牢骚之时,要其亲信高力士进履,要其宠妃杨玉环调墨,玄宗也不曾治罪。当然,“选贤任能”的最终目的,是让有才能的人能各尽其才。例如现代的体育比赛,在训练之前,教练总是费尽心机选出可能发挥特长的人才,而训练时针对每个队员的特点进行训练,使之在正式比赛中尽可能地发挥所长,以期夺得冠军,甚至打破世界纪录,
9、为国争光。在体育比赛中,不独教练、队员要尽量设法取得最佳成绩,就是本国的人民也都万众一心地盼着队员有超水准的表现,并每每为一些队员失常的表现而称憾不已!吴起主张任用贤才,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为做到人尽其才而努力,而真正能做到人尽其才的统治者并不多。形势如此,但未能尽其才的人不能只是感叹生不逢时,应当自觉地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创造条件,因为条件并不会凭空而降,而机会的得来看似亦属于偶然,然这偶然而来的机会其实往往是人们长期以来努力的结果。就当代的商业领域而言,须尽其才,才能如鱼得水般地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既然现实具备了能使人尽其才的众多有利条件,我们就应当好好把握住时机,因为感慨是无济于事的。四藏
10、书一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原文】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五藏书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
11、矣。”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注释】()儒服:穿戴儒家学者的衣帽。儒,指儒家学者,后来泛指古代知识分子。()魏文侯:战国时建立魏国的君主,姓姬,名斯,公元前 年 前 年在位。()军旅:周制以 畅 万人为军,人为旅。在此泛指治军打仗。()见:同现。()皮革:古代制造甲、胄、盾以及革车等战争器具的重要材料。()烁以犀象:在人的盔、甲、车身上画上犀牛、大象等图形,以壮军威。烁,光彩耀眼。()戟:古代一种长柄兵器,形状如戈与矛的结合体。长戟长二丈四尺,用于车战;短戟长一丈二尺,用于步
12、战。()革车奄户:车,辎车,装运物资的兵车。战时可用作掩护物,宿营时可供卧息,又叫重车,也泛指战车。奄,通“掩”,覆盖;户,通“护”。革车奄户,即用皮革掩护覆盖重车之意。()缦轮笼毂:缦,没有花纹的丝织品;笼,笼罩。毂,车轮上装轴的孔。本句意谓将战车用铁皮和没有花纹的布幔等物覆盖遮掩。()田:同畋,打猎。()承桑氏:相传是神农氏时东夷族部落之一,又叫穷桑氏。()有扈氏:夏禹时的部落之一,禹传位于子夏启,有扈不服,兴兵讨伐,为启所灭。六藏书()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古代以社稷代指国家。()文德:指仁义礼乐等文教之功,常相对于武功而言。()醮:古代敬神或主人向客人敬酒的仪式。()西河:黄河西
13、岸地区,今陕西东部。()钧解:钧,同均,指胜负不分,打了平局。解,和也,即打和局之意。【译文】吴起穿戴儒生的衣冠,带着治军打仗的谋略去谒见魏文侯。魏文侯说:“我对治军打仗方面的事情不感兴趣。”吴起说:“臣根据外显的来观察隐藏的,根据过去来推断未来,君王为什么言不由衷呢?现在君王一年四季派人杀兽剥皮以制革,并在革上涂红漆、画色彩,烙上犀牛和大象的图形,这些东西,冬天穿着不暖和,夏天穿着不凉快。君王又派人打造二丈四尺的长戟和一丈二尺的短戟;还用皮布覆盖战车,这样的车看起来并不华丽,用它去打猎也不轻便,不知君王要拿它们做什么?如果是用来准备作战,却又不寻求会使用它们的人,这就好比孵雏的母鸡去和狸猫搏
14、斗,也好比哺乳的母狗去挑衅老虎一样,虽然有拼命的决心,却必然丧生。从前,承桑氏的国君因只讲文德、废弃武备而丧国。有扈氏的国君因仗恃兵多、凶狠好斗、不修文德,也亡了国。英明的君主有鉴于此,必然对内修明文治,对外加强武备。所以,当敌人来战而不敢进击,这说不上是义;看着死伤的将士才哀伤,这也算不上是仁。”于是魏文侯亲自安排席位,夫人捧着酒杯,在祖庙宴请吴起,任命吴起为大将,防守西河。后来,吴起与各诸侯国大战 次,大获全胜 次,其余 次未分胜负。魏国因此向四面扩张领土达千里之广,这都是吴起的功绩!七藏书【心得】吴起在论述中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谋略思想。文与武,历来是治国安邦的两大支柱,二者互
15、相依存,不可偏废。武功不离文治,如果不修礼乐法度,将无法维持社会秩序,造成国力贫乏;文治不离武功,如果没有足以维护统治的武力,国家的稳定和社稷安全也是不可能的。早在吴起之前,孔子就曾提倡“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的主张。孔子在鲁国主政时,鲁国正值多事之秋,孔子于是文武并举,一来重修礼制,使民讲礼义、知廉耻。同时,立纲陈纪、平定内乱,使鲁国一度出现了中兴迹象。公元前 年,孔子陪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盟于齐鲁界上的夹谷山前。当时,鲁定公没有考虑采取必要的武力防护措施,孔子遂向定公说明“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武之事不可相离”的道理,并举出宋襄公不修武备而失霸权的例子,请定公命左右司马率兵随行。
16、到达会盟之地,孔子探知周围驻扎了众多齐国军队,则命左、右司马提高警觉,随时准备迎战,又命大夫率兵车 乘,离会盟地十里之外扎营。不出孔子所料,齐国大夫犁弥果然对齐景公说:孔子知礼而无勇,不懂战事。明日会盟,可由 莱夷人假扮成乐工,趁其不备拿下鲁侯君臣、鲁国命运便操之在我了。第二天,齐鲁两国君相 人登坛会盟。齐景公派 莱夷人上前演奏本土之乐。鲁定公吓得变了脸色,而孔子却是面无惧色,请齐王先去夷狄之乐,齐王自知理亏,只好让莱夷人退下;之后孔子又要齐王惩处侮辱鲁侯的乐队领队,齐王不肯,孔子怒不可遏,更对齐王说:两国通好即兄弟,鲁国的执法官也等同于齐国的执法官,于是举袖大呼左、右司马,二将立即飞驰上坛,
17、于男女乐队中各揪出一领队当即斩首,余下众人惊走,齐景公骇然,鲁定公起身八藏书下坛。会盟不欢而散,齐景公谴责出馊主意的大夫犁弥。为挽回颓势,齐王接受晏婴的建议,退还了齐国先前所占的鲁国领土。据 枟韩非子 内储说下枠 记载,孔子用文治武功之策使鲁国道不拾遗、国力日强,使齐景公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后来齐侯送鲁哀公 名美女,使之沉湎声色,不问国政。孔子屡次向哀公劝谏不听,就离开鲁国到楚国去了。文治武功相得益彰,是历史上各个全盛时期的共同特征。现代社会中,吴起所倡之文武兼备的治国策略,已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无文不足以治国,无武不足以安邦”不管世界局势如何趋于缓和,只要战争形成的因素仍然存在,就不能忽视
18、此一策略。同时,从整段论述看,吴起特别强调“内修文德”,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以德为本。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谓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被其他星辰所环绕。的确,正如吴起所言,政治上要立于不败之地有诸多因素,而坚持“以德为本”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春秋时,韩起是晋国的正卿,叔向是晋国的大夫。一天,韩起对叔向抱怨说:“我空有正卿之名,却没有正卿的收入,穷得连和其他卿大夫交际往来的费用都没有。”他本想借此博得叔向的同情,想不到叔向却对他拱手道贺。韩起不解其意,便问叔向:“我如此窘迫,也常为此忧虑,你非但不同情,反而恭贺我,这是什么道理?”叔向并没有直
19、接回答韩起,而是先说两则晋国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个是贫而有德的栾书;一个是富而无道的郤至。栾书曾是晋国的上卿,按规定应享有 顷田的俸禄,不过他却连 顷田都没有,穷得连宗庙中的祭器都购置不起。但他并不介意,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结果赢得了全国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郤至则正好相反,他曾是晋国的正卿,家财万贯,相当国家财富的半数,而且晋国三军中的将佐,郤氏家族就占了一半。骄九藏书奢淫逸、贪得无厌的郤至,倚仗自己的权势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结果不但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还连累宗室亲族被满门抄斩。讲完这两则故事,叔向接着对韩起说:“现在,您像栾书那样贫穷,相信您也一定能行栾书之德,所以我恭贺您。如果您不
20、致力于品德的修养、而总为自己的财富不多忧虑,那么,我为您悲伤担忧尚犹恐不及,哪还有什么心思恭贺您呢?”听了叔向的话,韩起恍然大悟,顿时明白德行比财富更加重要,自己不该为贫穷忧心,而应该像栾书那样,在贫穷的时候树立美好的德行,以免步上郤至的后尘。于是韩起跪地叩谢叔向,感激地说:“我只考虑财富的多寡,险些就招致亡身灭族之祸,是您的一席话救了我!现在不单我感谢您,韩氏先祖和后代子孙也感谢您啊!”以德为本,是政治谋略中最有效的手段,高明的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对此莫不重视。正所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其中“以正治国”,就是依靠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百姓、规范社会、治理国家。而没有正确道德观念为主导的社会
21、和国家,必将混乱失序、恶善不分。因此,以德为本作为昔日社会治国之正道,在今天仍具有其实际的意义。一藏书二教化百姓,亲和万民【原文】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必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注释】()百姓:本意为百官族姓,先秦时 百姓是贵族的通称。()万 民:亦 称黎民、庶 民。从 春 秋后期起,百姓与万 民为通用词。()
22、陈:同阵。()大 事:指 战争。()龟:大 龟,古人 认 为 龟 有 神 灵,可用来占卜吉凶。一一藏书【译文】吴起说:“从前想治理好国家的君主,首先必定教育贵族百官亲近民众,关心人民疾苦。有四种不和的因素需加以注意:国内人心不统一,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上阵;临阵部伍不一致,不可以进攻;战斗动作不协调,不可能取胜。所以英明的君主,要征召百姓前,务求内部团结一致才兴师出兵。凡有所谋,还不敢偏信个人的谋划,一定要到祖庙祭告,用大龟占卜吉凶,并观测天时,是吉兆才敢行动。民众知道君主爱护他们的生命,不忍心看他们死亡,竟然周到至此,而且愿同他们共赴急难。所以,他们就会以拼死效命为荣,而以退却
23、偷生为耻。”【心得】在这段论述中,吴起提出了两种权谋:一是教化说,二是重民说。在吴起看来,要统治人民,必须教之以礼义,才能维护国家安定。同时,统治者还应“亲民”、“以民为本”。民唯邦本,唯有民众才是立国的根本。吴起之前,枟尚书 五子之歌枠 中就曾提出:“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吴起之后,历代对此一权谋思想发挥颇多。如: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民,事之本也,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战由民行;王者以民为天,君非民不立。因此,统治者必须认识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老子、管子对此一观点的认识更为深刻。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管子也说:“政之所兴,
24、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朱元璋出身农民家庭,深知百姓疾苦,加上年少时有一段为丐乞食的经历,促使他对平民百姓的需要体会的更加深刻。因此登基之后,他便用朴实的言语阐述民唯邦本的思想,即为官须替民作主,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先民后国。他曾说:“农夫勤四体,种五谷,身不离田间,手不释农用,终年勤劳,不得休息。他们住一二藏书的是茅草屋,穿的是旧布衣,吃的是粗饭菜羹,却负担着国家的经济来源。我们不可忘记农民的劳苦,取用要有节制,不能让农夫遭受饥寒,更不能横征暴敛,让农民承受这种苦难”。他还阐述了爱惜民力的思想:“天下初定,百姓财力非常困难,就像刚刚会飞的鸟,不可以拔它的羽毛,也像刚种下去的树,不可
25、以摇它的根一样。现在必须注重 安养生息,百姓足而后国富,百姓逸而后国安,未有民困而国独富安者。”据此,朱元璋采取了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登记土地和户口以及定税率、减轻刑罚、徭役和赋税等一系列措施,使明初人口增加,耕地扩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繁荣,而国力也随之强盛起来。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为政须以民为本,这是明智之执政者务须遵循的政治谋略之根本。历史上,凡顺应民心、为民谋福的执政者能得天下,反之则将为人民所唾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流落四方的刘备势力十分弱小,曾先后依附于陶谦、曹操与袁绍。袁绍被灭后,又依附刘表。但他一向重视部属和关心百姓疾苦,所以甚得部属和百姓的拥戴。在驻守新野时,荆州的豪杰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战国)吴起.图文珍藏版.pdf_第1页](https://www.5shubook.com/fileroot1/2023-4/25/3a34dd43-89a5-4944-b850-455a2781678d/3a34dd43-89a5-4944-b850-455a2781678d1.gif)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战国)吴起.图文珍藏版.pdf_第2页](https://www.5shubook.com/fileroot1/2023-4/25/3a34dd43-89a5-4944-b850-455a2781678d/3a34dd43-89a5-4944-b850-455a2781678d2.gif)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战国)吴起.图文珍藏版.pdf_第3页](https://www.5shubook.com/fileroot1/2023-4/25/3a34dd43-89a5-4944-b850-455a2781678d/3a34dd43-89a5-4944-b850-455a2781678d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吴起兵书 中国古代 八大 兵书 战国 图文 珍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