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鹊难经word下载.doc
《扁鹊难经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难经word下载.doc(37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难经中文名称:难经 英文名称:Nan Jing;Classic of Questioning 定义:中医理论著作,旧题秦越人撰,约成书于东汉以前。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医史文献(二级学科);医书(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书名:难经又名:黄帝八十
2、一难经作者:刘渊,吴潜智 主编ISBN:9787536465022类别:图书 医学 中医学页数:254定价:29.70 元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6月1日装帧:精装开本:32页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 难经”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
3、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消化道的7个冲要部位)和八会(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合处)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全书内容简扼,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
4、经并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难经并非解释内经之疑难者 传统观点认为,难经一书本于内经,是解释内经中之疑难者。如 明王九思难经集注杨玄操序:“黄帝八十一难经者,斯乃勃海秦越人之所作也按黄帝有内经二帙(zh 书、画的封套,用布帛制成。),帙各九卷,而其义幽赜(z 深奥:探赜索隐。),殆(di 危:危殆。危乎殆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大概,几乎:伤亡殆尽。【形】 (形声。从歹(),台声。本义:危险)。 【副】 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难穷览。越人乃采摘英华,抄撮精要,二部经内凡八十一章。勒成卷轴,伸演
5、其道,探微索隐,传示后昆,名为八十一难。以其理趣深远,非卒易了故也,既宏畅圣言,故首称黄帝。” 明马莳(sh 移植:莳田。 栽种:莳花。)难经正义陈懿(y 美好(多指德行,指有关女子的):嘉言懿行。懿范。懿德。懿旨(皇后或太后的诏令)。)德序:“玄台之言曰:内经可以称经,而难经则以内经为难,其经之一字,正指内经之经耳,非越人自名其书为经也。” 清叶霖难经正义序:“夫(f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难,问难也。经者,问难黄帝内经之义也。” 清 丁锦古本难经阐注张序:“难经者,灵、素之精华也。”古本难经阐注自序 :“难经者,扁鹊之
6、所着(著)也。何为乎而名经?本于内经故名也,内经黄帝之灵枢、素问也。” 清徐灵胎难经经释叙:“难经,非经也。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b 使:俾便考查。俾众周知。【名】 (形声。从人,卑声。本义:门役)同本义。【动】 使,把。)畅厥义也。古人书篇名义,非可苟称,难者辩论之谓,天下岂有以难名为经者,故知难经非经也惟难经则悉本内经之语,而敷畅其义,圣学之传,惟(wi 单,只:惟独。惟一。惟有。惟恐。惟命是从。惟我独尊。 但是:雨虽止,惟路仍甚泥泞。 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惟妙惟肖。惟二月既望。 想,思考:思惟(亦作“思维”)。惟度(du?)(思量,揣度)。【动】 (形声。从心
7、,隹(zhu)声。本义:思考;思念)。【副】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此为得其宗。然窃有疑焉,其说有即以经文为释者,有悖经文而为释者,有颠倒经文以为释者。”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前言:“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用问答的体裁,辑为八十一难。” 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关于难经书名的含义,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问难之难(nan,发音为四声)。清徐灵胎难经经释自序说: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另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难易之难(nan,音同男,二声)。唐杨玄操难经注序说:名为
8、八十一难,以其理趣深远,非卒易了故也。以上两种理解都有其代表性,从该书体例和文义分析,前一种说法似更符难经一书内容之本义。”等等。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丁元力先生撰写的“难经并非解答今本内经疑义之作”一文,发表于中医文献杂志2010年第3期。丁元力先生在文中指出: 经研究发现下述证据支持难经并非解释内经疑难的著作: 第一,难经中40余难未指示问难的来源; 第二,难经解答的问题虽然针对的是“经言”,但是,该内容却不见今本内经; 第三,难经问难虽然针对经中的内容,而且该内容见于今本内经,但是,难经的解答与今本内经中的解说冲突或重复。 至于难经所引之“经”究竟为何,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
9、研究探讨,但是若不打破“难经是阐释内经旨意之作”这种观念的束缚,总以为传统医学的理论莫不是发端于黄帝内经,就必然会限制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探索早期医学发展的多元化模式,以及更客观的认识难经的价值也都是不利的。 那么难经中之“经言”所指为谁?时贤郭霭(i 云气:霭霭(云雾密集的样子)。云霭。烟霭。暮霭。)春先生八十一难经集解序例说道:“因为所谓经言,不一定都是出自素、灵。前古医书,如上经、下经等早亡佚了。难经所引经言,安知不出自亡佚的古医经呢?如必以经言就是素、灵之言,试问素问离合真邪论、调经论、解精微论等篇所引的经言,又是出自哪里呢?要知道难经有本之素、灵者,亦有显然与素、灵
10、异帜者,间亦有补素、灵之未备者。这样说,好象是比较允当的。” 综上所述,难经并不是解释内经中疑难问题的著作,它与内经一样,也是我国古代早期医学著作之一。疑系“扁鹊学派”体系,亦未可知。 扁鹊介绍扁鹊,是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人,原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
11、,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
12、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蔡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蔡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蔡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蔡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蔡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蔡桓公,就赶快避开了,蔡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bin 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砭石。砭针。)石的方
13、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蔡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蔡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m 安宁,平静:谧谧(清静无声)。)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
14、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难经不但在理论方面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而且在临床方面颇多论述。除针灸之外,还提出了“伤寒有五”的理论,对后世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难经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医家所遵循。对历代医学家理论思维和医理研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黄帝八十一难经原文122难论脉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
15、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16、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r 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停留,迟滞:濡滞。 含忍:濡忍。【名】 古水名。【动】 沾湿。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
17、);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 停留,迟滞:濡滞。 含忍:濡忍。),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s 不光滑,不滑溜:轮轴发涩。 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苦涩。这个柿子很涩。 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晦涩。生涩。涩讷。【形】
18、(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s)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五难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sh 豆的总称: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
19、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也。故曰轻重也。 六难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七难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小乍大,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ju 气闭,昏倒:昏厥。痰厥。【动】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凝于足者为厥。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 又如:厥冷(指突然晕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头痛) “蹶”的古字
20、。摔倒;挫败。如:厥弛(摇动的样子)。 【代】 其;他的;她的)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脉邪?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九难曰:何以别知藏府之病耶
21、(y 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耶?”。是耶非耶?。 古同“爷”,父亲。)? 然。数(sh数目;数量。几;几个。算术。方法;技艺;方术。命运;定数。规律;法则。)者府也,迟者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藏府之病也。 十难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藏各有刚柔邪?
22、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藏无气者,何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十二难曰:经言五藏脉己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藏脉已绝于外者,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十三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诊 推拿 中药 膏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