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前部_电子版书.pdf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前部_电子版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前部_电子版书.pdf(3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特别报道 前部十二式练法 此部易筋经所列各法 , 即俗传外 功易筋经 。 共有十二式 , 每式动作不 同 , 各有其妙处 , 宜于清晨薄暮之时 , 在空旷清洁之地练习 。 待十二式行 毕 , 即从第一式复习 , 周而复始 , 晨夕 各三次 。 一年之后 , 则精神萎顿者立 可振作 。 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 , 神完气足 , 有易筋换骨之妙 。 但须每 日行功 , 不可间断 , 方有效验 。 第一式面向东而立 , 两足平行 分开 , 相距一尺左右 。 凝神调息 , 排 除杂念 , 蓄气于腹 , 毋使走泄 。 头 向 上微抬 , 闭口 , 舌抵上鳄 。 两目向前 视 , 不可瞬眨 。然后 将两手
2、折腕昂起 , 使掌心向下 , 指尖向前 , 再缓缓略屈 肘关节 , 将手提起至腰部稍下处 为 度 。 两手虽上提 , 两臂之气力必须下 注 , 如按雀跃之状 。 略停 , 两手十指 向上翘起 , 掌根则运力向下捺 , 行时 须极缓 , 至极度后 , 再停顿片刻 , 放下 手指 , 提起掌根 , 回复原状 。 如此一 翘一按为一度 , 行四十九度?图 ? ? 。 要点 ? 此式名混元一气式 , 乃先 天之象 。 一翘一捺 , 得乎动机 。 停顿 贯气 , 得乎静定 。 动静相因 , 而阴阳 判 , 万物生 。 以下各式 , 皆由此式化 生 。 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 , 不 可相离 。 日久之
3、后 , 则气随神到 , 而 连于内 , 力由气生 , 而行于外 , 内外相 合 。 两手上提时 , 切不可上过于腰 , 否则非但不得其益 , 且有损于筋骨 , 切记? 第二式前功已毕 , ?尸、 ? 协缨次豁 略停顿 , 两手大拇指 向上翘起至极 度 , 同时两手其余各指用全力紧握 。 两臂之力须下 注 , 切不可有丝毫提 劲 。 略停片刻 , 两大拇指徐徐放下 , 余指慢慢松开 , 回复原状 。 两臂宜用 提劲 , 使气力上收 。 如此一紧一松为 一度 , 行四十九度?图? 。 要点 ? 此式伪本有将两拳贴置于 大腿两旁 , 而大指 向前 , 殊不得势 , 则 气力不充 , 精神涣散 。 至
4、于翘指时 , 手指不可提劲 , 则气力得以下注 , 而 贯注于拳指之间 。 拳则愈握愈紧 , 指 愈翘愈高 。行此式时, 紧时气力下注 , 松时气力上提 , 以气行力 , 则 内外无 不流通 , 此为人身相连之故 。 第三式略休息 , 再行第三式 。 正立如前 , 两足平行分开 , 相距一尺 。 腿部运力下注 , 不可稍有轻浮 。 昂头 睁目 , 口闭牙接 , 蓄气于腹 , 与第二式 同 。 两手大拇指屈于掌心 , 余下四指 紧握大拇指 。 两臂垂直 , 双拳置大腿 两侧 , 拳心贴腿 , 拳背向外 , 臂部不用 力 , 拳握得极松 。 略停 , 将两拳缓握 至极度 , 同时运力于手臂 , 使
5、之下注 , 即用力将两臂挺直 , 气力易达于拳指 之间 。 略停 , 缓收臂力 , 放松拳指 , 回 复原状 。 如此一 紧一松 , 行四十九度 。 ?图? 。 要点 ? 此式主力之点 , 在于拳臂 。 行气之法 , 一提一注 , 固与 ? ?匕 式相同 , 但其不同之处又在于上式并足 , 此式 则分开 ?上式伸大指 , 此式屈握大指 , 皆各有其用意 。 两足分开 , 则下盘牢 编译 、 英曹 峰 少稼昌中回露暴筋拯蔚都 精武 抖 一 剩川锐 ? 。 一 娜 ? 恤 。 则将气力收起 , 回复原状 , 舒展全身筋骨 , 以免过劳 。 行第二式时 , 先将两足并 紧 , 全 身正立 , 蓄气闭
6、 口 , 昂头睁目 , 与第一式完全 相同 。 两手握拳 , 惟大拇指 伸直 , 握拳极松 。 握完 , 拳 置于大腿前 , 拳心与腿面 相贴 , 两大拇指遥遥相对 , 矛 即 总沪物摄藕 ? 特别报道 精武 犷瑞缈溉漩 固 , 不易摇动 。握拇指 于掌中 , 所以实 拳心而易于着力 。臂向下挺而 突其肘 节 , 所以使全臂之气力下注于拳 。 而 各式之动作相差无几 , 在功效上则差 异甚大 。 行功之际 , 除动作之外 , 尤须 注意神气贯注 , 务使精神气力融会一 起 , 连则全连 , 敛则全敛 。若精 神气力 不相融 , 虽练百年 , 亦是无益 。 第四式 接第三式 , 休息片刻 , 舒
7、展筋骨 。先全 身正立 , 两足紧并 , 用 两腿之力下注 , 以固下盘 。 然后两大 拇指屈置掌中 , 其余四指握拳 。 两拳 由前向上举起 , 以平肩为度 。 拳心相 对 , 虎口向上 , 两拳距离与肩同宽 。 上 举时 , 两臂宜直 ,? ?身切忌动摇 。 略 停 , 运力紧握拳至极度 , 两臂 同时向 前伸 , 气力完全前注 。停顿 片刻 , 将拳 放松 , 收回两臂的伸劲 。 伸出时 , 切忌 左右动荡 。 如此一握一松为一度 , 行 四十九度?图? ? 要点 ? 此式乃注气平行之法 , 使 气力进则注于拳臂 , 退则流行于肩 背 。 握拳伸臂 , 两肩必向前探出 , 肩 向前探 ,
8、 背部之筋 肉势必紧张 , 此时 气力完全前透 , 待松手收力 , 全部筋 肉完全松弛 , 气力亦因退行流注于肩 背各部 。 此式最忌用力时两拳左右动 荡 , 否则全身之气力不能专注于前 , 而旁行散乱 , 行之非但无益 , 反而有 害 。 第五式接上式 , 略事休息 。 全 身正立 , 两足紧并 , 昂头睁目 , 闭口咬 左右 。 略停 , 两拳紧握 , 两臂蓄力向下 挫 , 似拉住铁杠 , 将身上收之状 , 同时 两脚跟乘势向上举起至极度 。 停顿片 刻 , 两拳徐徐放松 , 收回气力 , 两脚跟 缓缓放下 , 仍离地一寸左右 。 如此一 起一落为一度 , 行四十九度 ?图 ? 。 要点
9、? 此式乃将气力流注于全身 之法 。 举踵踞趾 , 则腿胯等处必气力 贯注而后坚实 。 若气力不注 , 则腿胯 虚浮 , 势必全身动摇 , 不能直立 , 难于 行功 。 至于两臂上举 , 是欲使肩背胸 胁腰腹等处筋肉处处紧张 , 以便气力 易于流注进退 。 此式最须注意在紧握 双拳之际 , 下挫其臂 。 下挫是运其两 臂之全力 , 向下挫去 , 并非真令两臂 做此动作 , 而是运意使气力之法 。 特 别注意的是 , 两脚跟起落务须徐缓 , 切忌猛烈 , 否则受震荡 , 足以影响大 脑和心脏 , 为害甚烈 。 第六式接上式 , 略事休息 。 全 身正立 , 昂头睁目 , 闭口蓄气如前 。 两 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林易筋经Pdf 丹道 内丹 道家功法 养生书籍 修仙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