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乙金华宗旨》修证实践研究(图).doc
《《太乙金华宗旨》修证实践研究(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乙金华宗旨》修证实践研究(图).doc(11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太乙金华宗旨修证实践研究王霆钧(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内容提要:太乙金华宗旨是全真道家修炼金丹大道的内典,是书侧重实际修法而不是玄理,披露了此门性功炼法的要义:元神居方寸如如不动,一切人的思维、情欲皆与其无关,绝大多数修行皆属于命功或人心道德的修炼,影响不到元神。元神有光,此光弥散于宇宙天地和四肢百骸之间,炼元神者惟炼此光,初者回光、继而大聚、继而大凝而光结法身,则元神欲动,方可见本来面目,这就是宗旨给出的修炼元神的性功法门。1899年德国人威廉姆来中国,学道21年得此书及全真金丹修法,回国后将此书译成西文,教炼弟子并初见成效,一些人得回光之兆见曼陀罗。2007年
2、全真龙门派传人王力平依此书之法教八人练功数日后六人得回光之兆见曼陀罗。本文记录了此次炼功的经过。关键词:太乙金华宗旨,性,命,元神,回光,曼陀罗一、 太乙金华宗旨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太乙金华宗旨是一部道家内丹典籍,收录在道藏辑要和道藏续篇中,但辑要和续篇中的两个版本有微小的差异,二者都含十三篇且每篇的题目也都一样,只是在第一篇的文字上二者有些不同,但两个版本的通篇大意没有什么差别,故这种版本的不同不会对研究与依法修炼造成大的影响。 宗旨是修证的经典,它直接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在道藏中本书的全名为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故世人多传为吕洞宾所著,但考察此书其实不可能为吕洞
3、宾所著,因为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吕祖曰,或吕帝曰”这样的话,吕洞宾不可能称自己为“吕祖”或“吕帝”此其一,其二宗旨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自太上化现,东华递传岩,以及南北二宗,全真可为极盛”此段说的是宗旨法脉的传承,“东华”既东华帝君是汉朝的王玄辅,他将此法几传至唐朝的吕洞宾(吕岩),吕祖的法系传至宋朝形成南北二宗,北宗的主要代表是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全真派形成于南宋时代这要比吕洞宾生活的时代晚三百多年,文中已提到了南北二宗及全真派,吕洞宾怎么可能在书上写下自己身后三百多年以后的事呢?故宗旨一书不可能为吕祖亲著,但书中每一篇又都以“吕祖曰”(或吕帝曰)起始,合乎情理的解释应该是,宗旨所叙述的原理
4、和方法的确应该是吕祖所传,但文本的形成应该是吕祖之后三百多年的南宋时代全真派的某位大师所著,非常可能是全真的创始人王重阳。二、两个历史现象 宗旨一书是全真道家修炼的内典,一向秘传,直到近代才由一个叫RichardWilhelm (理查德威廉姆)的德国人传到欧洲。1899年,作为基督教传教士的威廉姆来到中国,他的本意是向中国人传授基督教,教中国人信上帝,他驻足青岛邻近崂山,而崂山是全真道家龙门派的一个祖庭胜地,在那里他有缘接触到了正宗的全真道教。大凡一个有信仰的学者都是执著的、实事求是的,威廉姆立刻被道教那神秘的玄理和真实的修证所折服,他在中国一住就是21年,在崂山学到了道家全真派的正宗修炼方法
5、。回国后,他将全真派的重要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翻译成德文,取名为金花的秘密(the secret of golden flower)这是这部重要的道家经典第一次被翻成外文,它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后来,这本金花的秘密又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朝文等多种文字,从这里我们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离中国很近,从中国学了很多文化和传统的日本、朝鲜并没有能从道家手里得到这部经典、也没有学到这套修炼的方法,而是绕道德国得到此书。更重要的是,威廉姆用自己掌握的性功修法训练一些欧洲弟子,结果一些人炼出了奇怪的现象,他们看见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奇妙的、闪光的图案,他们称这个莫名其妙的图为曼陀罗。其实曼陀罗这个
6、词欧洲人首先是从印度佛教中知道的,佛教中的曼陀罗也是来自一种借喻,曼陀罗(Mandela)原本是一种植物,能使人精神至幻,后来一些佛经,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借用这个词以比喻修炼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现象是,修炼人的眼前天目穴处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奇妙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表现一些宇宙或生命的信息或佛像等等,性功炼到这一步的人其神识已经进入一种特殊的境界,在别人看来他的精神状态、性情、皆与凡人不同,好像是被那植物曼陀罗致幻了似的,故称这种眼前出现的光图为曼陀罗,后来有人把这种修炼中看到的曼陀罗画了下来,称为丹青曼陀罗,一般世人所见过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罗,惟有性功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见到自
7、己的曼陀罗,这是真实的曼陀罗,能反映自己与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应的情况。对于没有神秘主义传统的欧洲人来说,曾认为曼陀罗现象只是东方人的一种臆想,不会有真实的意义。但是威廉姆的弟子们的的确确练出了曼陀罗,并且不是一个人,这件事在当时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时人们开始刮目相看中国道家神秘主义文化,才相信原来佛经里说过的神秘的曼陀罗不是幻想而是事实,是完全可以通过修炼实现的一种精神现象,这种现象启发人们:在现实的客观物质世界以外发现另一个世界,所谓“性与命的世界”,人类的生活不仅取决于物质的世界还取决于人自身的性与命,回顾人类的文明史它不仅包含着对科学与技术的需求和研究还包含着对自己的性与命思考与探索
8、,所以哲学、宗教、形而上学是人类文化中必然出现的关注。真实的佛家和道家所做的修行就是这种性命世界里的事业,是对人的性与命的探索与改造。(下面是威廉姆的弟子练出的曼陀罗图案)(一个男性炼功者见到的曼陀罗)未命名.jpg (14.78 KB)2008-8-14 17:19(一个男性炼功者见到的曼陀罗)未命名1.jpg (9.78 KB)2008-8-14 17:19(一个女性炼功者见到的曼陀罗) 未命名2.jpg (9.78 KB)2008-8-14 17:19(一个女性炼功者见到的曼陀罗)未命名3.jpg (10.27 KB)2008-8-14 17:19(一个女性炼功者见到的曼陀罗)未命名4.
9、jpg (12.56 KB)2008-8-14 17:19但是自从威廉姆死后,欧洲再也没有谁能教人炼出曼陀罗,就是那些自己炼出了曼陀罗的威廉姆的弟子们也不行,这说明除了威廉姆,欧洲还没有人能自如地进入那性与命的世界、把握那个世界的规律、在那里有所作为,随着威廉姆的去世,欧洲人那曾经的兴奋和希望也就烟消云散了。时隔百余年,而今2007年9月,在中国北方的一个乡村,道家全真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王力平先生教授8个欧洲人依太乙金华宗旨的原理和方法集中训练八天,从第六天开始有人见到曼陀罗,到第八天结束时八个人中有六人都见到了曼陀罗。下面是他们绘出的草图。 (Rares 看到的曼陀罗 ) 未命名5.jpg
10、(13.4 KB)2008-8-14 17:19(Manuel 看到的曼陀罗) 未命名6.jpg (7.84 KB)2008-8-14 17:19(Aurerian看到的曼陀罗) 未命名7.jpg (12.66 KB)2008-8-14 17:19(Vali 看到的曼陀罗 )未命名8.jpg (11.87 KB)2008-8-14 17:19(Richard 看到的曼陀罗) (未命名9.jpg (10.22 KB)2008-8-14 17:19Claudia 看到的曼陀罗)未命名11.jpg (14.41 KB)2008-8-14 17:19当时学员们好奇地问王力平,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11、 它们到底是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涉及全真道家关于性命的理论和修炼方法。曼陀罗现象仅是实践这种理论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有意义的现象,而全真道家关于人的性命理论和修炼方法比较完整地记载于太乙金华宗旨这部书中。三、太乙金华宗旨所讲的性命原理和修炼的方法一切道家丹经乃至中医的典籍都是讲“性命世界”里的事和这个世界里的规律,这是一个前提大义,若不明白这个大义,还是用物质世界的观念来理解道家的典籍就会如堕五里雾中永远不会真正地弄明白它。性与命构造了一个世界,一个生命的世界,这里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性”与“命”,它们又是两个非常基本的概念,道家的思想体系是从思考性命开始的,但是对它们的理解却是仁者见
12、仁,智者见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也决定了一个人在修道的路上能走多远。“命”是指人生命中可变的部分,而“性”是指生命中不变的部分。人的身体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可生病可康复种种现象,故身体是可变的;人的情感也是可变的,我们都有“心随境转”的感觉,有时怒不可遏有时心旷神怡这都是不同心境的现象,正是因为心态是可变的,所以人心才可以被改造,人才可以通过修行而变成通情达理、正义豁达的理想人格;人的欲望也是可变的,佛家道家都有一系列限制欲望的戒律,如果欲望是不可变的那修戒也就没有意义了;人的思想是可变的,学习就是改造思想的过程,学习不仅是接受别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改造自己的思想。以上所说的诸如身体
13、、情感、欲望、思想都是可变的,所以都属于命的范畴,所谓的命功就是通过某种自觉的锻炼和修养来改造这部分内容:改造自己的身体素质、情感类型、欲望、思想,使自己成为健康的、慈悲善良的、恬淡寡欲的、智慧聪明的人。但是这一类的修行都不是对“性”的修行,都不会使“性”发生改变,命功修行得好对于性功的修行是有帮助的,但是命功的成就代替不了性功,不炼性,性就不会变,无论命功炼得多好。无论佛家还是道家其修炼的终极目标都是针对“性”进行的,因为性的修炼可以改变人的生死。“性”是什么? 它是生命中一个不生不死,不变不动的东西,有这个东西吗?佛家、道家都肯定地说,有!并且可以实证,还认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恰恰在此。对于这
14、个“性”,佛家称其为佛性,说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如不动”;道家称其为元神或真性等等,说它“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两家虽所用名词不同,但可以看出他们是在说同一个东西。对于这个“性”佛家、道家都说它是:不可见,不可说,所以必得修行者自己于生命现象中觉悟到、认出来。太乙金华宗旨在第一篇就开篇名义地说:“我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故知宗旨所传之法乃性功之法,着眼于修性。宗旨又说:“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可见在宗旨中“性”亦称为“元神”,与元神相对应的是“识神”,人的思维与情欲都属于识神。关于“性”在人的生命中所起的作用宗旨第二章说:“凡人投胎时,元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丹道 内丹 道家功法 养生书籍 修仙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