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占-唐-李淳风著.pdf
《乙巳占-唐-李淳风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巳占-唐-李淳风著.pdf(298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 乙 巳 占 唐 李淳风 撰 制作:先秦史论坛 子居 重刻乙巳占序 乙巳占十卷,唐李淳风撰。 新唐书艺文志著于录,作 十二卷。陈直斋书录解题 、马贵兴文献通考 、王伯厚玉海 皆作十卷,与今本合。每卷约万余言,惟第十卷几及三万言。或后人 合三卷为一卷,故与唐志不符,未可知也。乾隆中采访遗书,未经储 藏家进呈,阮文达亦未之见,朱竹垞所见只残本七卷,惟敏求记 有全书,其书之罕见可知矣。 余所藏, 为
2、门人抄本, 得之金匮蔡氏。 卷三、 卷六后有题名三行: 一曰太史局直长、主管刻漏、臣成衍书;一曰太史局中官正、太史局 提点历书、赐绯鱼袋、臣李维宗校;宁海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博 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提举臣邵谔。考玉 海 ,建炎三年三月二日诏, 纪元历经送太史局中,载乙巳占 计十册。今本十卷,又有太史局诸人题名,或即从建炎本传抄欤?上 元乙巳之岁,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故以为名。 其书杂采黄帝、巫咸、甘氏、石氏、郄萌、韩杨、祖暅、孙僧化、 刘表、 天镜 、 白虎 、 海中 、 列宿 、 五官诸占及刘向洪 范 、张衡灵宪 、 五经图纬
3、 ,参以经传,排比成书。始于天象, 终于风气,凡分一百篇。今缺辨惑一篇,余皆完具。唐人遗籍传 世日稀,亟为雠校,付之手民。其有讹脱,概从缺疑。 夫灾异占候之说原不足凭。然易言: “天垂象,见凶吉” , 周 礼保章氏以日月、星辰、五云、十二风辨吉凶、祲祥、丰荒,其 所由来者久矣。淳风虽以方技名, 修德篇屡引经传,以改过迁善 为戒, 司天篇深箸隋氏之失,谆谆于纳谏远佞,不失为儒者之言, 非后世术士所能及也。 玉海引书目序云:五十卷,今合为十卷。今序云:合为十卷。 与玉海不符,盖合并后人所妄改耳。 光绪三年,岁在强圉赤奋若,仲秋之月,归安陆心源叙。 &
4、nbsp; 乙巳占序 李淳风 撰 夫神功造化,大易无以测其源;玄运自然,阴阳不可推其末。故 乾元资始,通变之理不穷;坤元资生,利用之途无尽。无源无末,众 妙之门大矣;无穷无尽,圣人之道备矣。 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可以探赜索引,钩深致远,幽潜之状不藏, 鬼神之情可见。允符至理,尽性穷源。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定 天下之业,冒天下之道。可大可久,通远逾深,明本其宗,致在于兹 矣。故曰:天垂象、见凶吉,圣人则之,天生变化,圣人效之。法象
5、莫大乎天地, 通变莫大于四时,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是知天地符观, 日月耀明,圣人备法,致用远矣。 昔在唐尧,则历象日月,敬授人时,爱及虞舜,在璿玑玉衡,以 齐七政。暨乎三王五霸,克念在兹,先后从顺,则鼎祚永隆;悖逆庸 违,乃社稷颠覆;是非利害,岂不然矣!斯道实天地之宏纲,帝王之 壮事也。至于天道神教,福善祸淫,谴告多方,鉴戒非一。故列三光 以垂照,布六气以效祥,候鸟兽以通灵,因谣歌而表异。同声相应, 鸣鹤闻于九皋; 同气相求, 飞龙吟乎千里。 兼复日亏麟斗, 月减珠消, 晕逐灰移,慧因鱼出。门之所召,随类毕臻;应之所授,待感斯发; 无情尚尔,况在人乎?
6、余幼纂斯文,颇经研习,古书遗记,近数十家,而遭大业昏凶, 多致残缺,泛观归旨,请略言焉。夫神妙无方,义该万品,阴阳不测, 事同百虑。故景星夜焕,庆云朝集,二明合于北陆,五纬聚于东井, 此乃表帝皇之盛德, 顺天下之嘉瑞也。 孛气见于夏终, 慧星著于秦末, 或狗象而东坠, 或蛇行而西流, 此则呈执政之酷暴, 逆生民之祸应也。 殷帝翦发, 沃泽润乎千里; 宋公请殃, 荧惑退移三舍; 此则修善之庆, 至德可以穰灾也。刘裕作逆,以长星为纪瑞;毋丘起乱,以蚩尤为我 祥;此则覆宋之咎,逆招天殃者也。唐尧钦明,镇还水府;殷汤圣政, 焦金流石;此犹日在北陆而沍寒,日行南陆而炎暑;月丽箕而多风, 从毕而多雨;此运
7、数之大期,非关治乱者也。荆轲谋秦,白虹贯日; 卫生设策,长庚食昴;鲁阳麾指,而曜灵回驾;苟公道高,而德星爱 聚;此则精诚所感,而上灵悬著也。黄星出汉,表当涂揖让之符;紫 气见秦, 呈典午南迁之应也。 祅象著而殃钟齐晋, 蛇乘龙而祸连周楚; 荧惑守心,始皇以终;流光坠地,公孙遂隙;此则先形以设兆也。使 流入蜀,李邰辩其象;客气逼座,严陵当其占;芒砀之异气常存,舂 陵之火光不绝; 或稷星侵楚, 气兆晋军, 此则当时旌象也。 周衰夜明, 常星不见;汉失其德,日晕昼昏;女主摄政,遂使纪纲分析;权臣擅 威,乃令至柔震动;景藏飞燕,地裂鸣雉,此则后事而星验也。是乃 或前事以告祥, 或后攻而示罚, 莫不若影
8、随形, 如声召音。 凶谪时至, 谴过无差,休应若臻,福善非谬,居远察迩,天高听卑,圣人之言, 信其然矣。 是故圣人宝之,君子勤之,将有兴也,咨焉而已,从事受命,而 莫之违。然垂景之象,所由非一,占人管见,异短别规。至如开基阐 业,以济民俗,因河洛而表法,择贤达以授官,则轩辕、唐虞、重黎、 羲和,其上也;畴人习业,世传常数,不失其所守,妙赜可称,巫咸、 石氏、甘公、唐昧、梓慎、裨灶,其隆也;博物达理,通于彝训,综 覈根源,明其大体,箕子、子产,其高也;抽秘思,述轨模,探幽冥, 改弦调,张平子、王兴元,其枝也;沉思通幽,曲穷情状,缘枝反干, 寻源达流,谯周、管辂、吴范、崔浩,其最也;
9、托神设教,因变敦奖, 亡身达节,尽理辅谏,谷永、刘向、京房、郎顗之,其盛也;短书小 记,偏执一途,多说游言,获其半体,王朔、东方朔、焦贡、唐都、 陈卓、刘表、郄萌,其次也;委巷常情,人间小惠,意唯财谷,志在 米盐,韩杨、钱乐,其末也,参同异、会殊途,触类而长,拾遗补缺, 蔡邕、祖暅、孙僧化、庾季才,其博也;窃人之才,掩蔽胜己,谄谀 先意,谗害忠良,袁充,其酷也;妙赜幽微,反招嫌忌,忠告善道, 致被伤残,郭璞,其命也。 自古及今,异人代有,精穷数象,咸司厥职,或取骚一时,或传 书千载,或竭诚奉国,或嘉遯相时,隐显之迹既殊,详略之差未等。 余不揆末学,集某所记,以类相聚,编而次之。采摭
10、英华,删除繁伪, 小大之间, 折衷而已。 始自天象, 终于风气。 凡为十卷, 赐名 乙巳 。 每于篇首,各陈体例,书云尽意,岂及多陈?文外幽情,寄于轮邓, 后之同好,幸悉余心。 乙巳占 卷第一 天象第一 论天体象者,凡有八家: 一曰浑天,即今所载张衡灵宪是也; 二曰宣夜,绝无师学; 三曰盖天, 周髀所载; 四曰轩天,姚信所说; 五曰穹天,虞耸所拟; 六曰安天,虞喜所述; 七曰方天,王充所论; 八曰四天,祅胡寓言。 凡此八家,浑天最亲,今独取之,以
11、载于此。 淳风谨按:张衡天文之妙,冠绝一代。所著灵宪 、 浑仪略 具宸曜之本,今写载以备其理矣。 灵宪曰:昔在天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 于浑体,是焉正仪立度, 而皇极有攸建也,枢运有攸稽也。 乃建乃稽, 斯经天常。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曰:太素之前, 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唯虚,厥外唯无,如是者永久 焉。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自有,太素始萌,萌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1 页 - 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 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也,其迟速故未可得而纪也,
12、如是者又永久焉, 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 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 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 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 天有三层,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 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经纬之。八极地 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 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将覆 其数,用重勾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 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
13、也。未之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 之端无穷。天有两仪,以舞道中。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在 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阳道左回,故 天运左行。有验于物,则人气左嬴,形左缭也。天以阳回,地以阴淳。 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地致其静,承施俟明。天以顺动,不失其 中,则四序顺至,寒暑不忒,死生有节,故品物用生。地以灵静,作 合承天,清化至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凡至大莫著天,至厚 莫若地也。至质者曰地而已。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周于天而无列 焉,思次质也。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星也者,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跱, 各有攸属。紫宫为皇极之居, 太微为
14、五帝之庭。 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座。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2 页 - 雀奋翼于前, 灵龟圈首于后, 黄帝轩辕于中。六扰既畜, 而狼蚖鱼鳖, 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悬象著明, 莫大乎日月, 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 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 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精,其数奇。月者, 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而乃缺唇,阴之精,其数偶。其后有穷羿 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求筮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 大昌。姮娥遂
15、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 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 盈,就日则光尽。众星被曜,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 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遇月则食,日之薄地,暗其明也。由 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由明瞻暗, 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 与日同而差微。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 列焉,是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挺占,实司王命。 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躔次,用告祸福, 则天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
16、三百二十, 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 庶物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夫三光同形,而有似珠 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也,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 星。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则石矣。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 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3 页 - 则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犯之于东,东属阳;行速 者视之于西,西属阴。日旦而月夕,此配合也。摄提、荧惑、填星候 晨,见附于日也,太白、辰星俟昏,见附于月也。三阳二阴,三天两 地,故男女取则焉。方星巡镇,
17、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 有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蓬,絮内,各一星,错于五纬之 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祅星经之所,然后吉凶宜用,其祥可量 也。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4 页 - 天数第二 王藩者,庐江人也。吴时为中常侍,善术数。传刘洪乾象历 , 依乾象法而论浑天曰: 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 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 二分度之百四十五半。 半覆地上, 半在地下。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
18、度半 强。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谓之上规;绕南极七十二度,常 隐不见,谓之下规;赤道横络,谓之中规。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 九十一度少强。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与赤 道东交于角五度稍弱,西交于奎十四度少强。其出赤道外,极远者二 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内、极远亦二十四度,井二十四 度是也。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 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强。 是日最南, 去极最远,故景最长。黄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日昼行地上一百 四十六度强,故昼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稍弱,故夜长。自冬 至之后,日渐去极近,故景稍短。日昼行地上渐多,故日稍长;夜行 地下度渐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
19、渐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四 度, 去极六十七度少强, 是日最近北极, 故景最短。 黄道井二十四度, 出寅入戌,日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多弱,故日长;夜行地下百四十 六度强,故夜短。自夏至之后,日渐去极远,故景少长。日昼行地上 度渐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上度渐多,故夜稍长。日所在度渐南,故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5 页 - 日出稍南,以至于冬至而复初焉。斗二十一度,井二十四度,南北相 去四十八度。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强,秋分日在角五度少弱,此黄、 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南北处交斗二十一度、井一 十四度之中,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奎十四度,角五度,故曰:在赤
20、 道。出卯入酉,日昼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强。故曰: 见之漏五十刻,不见之漏五十刻,谓之昼夜同。夫天之昼夜,以日出 为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为晚,日入后二刻半 为昏。故损夜五刻以益昼,是以春秋二分之漏,昼五十五刻。 王藩按: 周礼曰: “夏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郑众 说云: “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与土 圭等,谓之地中。今颖川阳城地也。 ”郑玄云: “凡日景于地,千里而 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之下万五千里也。以此推之,日当去 其下地八万里矣。日邪射阳城,为天径之半也。天体圆如弹圆,故地 处天之半,而阳城居其中,则
21、日春秋冬夏、昏明昼夜,去阳城皆等。 以勾股法言之:旁万五千里,勾也;八万里,股也;无盈缩矣。故知 从日邪射阳城为天径之半也。从日邪射阳城,弦也。以勾股求弦法, 八之, 得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也。 以周率乘之, 径率约之,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 天之数也。一度凡一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有奇。黄、赤二道 相与交错其间,相去二十四度,以两仪准之。二道俱三百六十五度、 五百八十二分度之一百四十五半,是以知天体圆如弹丸。 ” 淳风按: “王藩所论,冬夏二至,春秋二分,日度交黄道所在,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6 页 - &nbs
22、p; 并据刘洪乾象所说,今则并差矣。黄道与日相随而交,据今正观三年 乙丑岁,则冬至日在斗十二度,夏至在井十五度,春分日在奎七度, 秋分日在轸十五度,每六十年余差一度矣。淳风今略陈新法,以考天 数及浑仪交道等法如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分纵横斜侧皆定耳, 更无盈缩。先以铜铁为环卷六枚,两两合,周径二小四大。大者适容 其五枚,各均赋三百六十五度及分。其一大者,名为平准卷,唯雕刻 六十四卦十二辰,先侧立二大环卷,南北侧之,以平准卷交合加之, 令侧者为南北,径准为主。一曰游环。游环上安釭钏,游环着双轴, 以内大环轴孔中,令得运转。轴中一圆长筒管。其筒孔周径,准仪大 小而斟酌之。若长八尺,即须孔径一寸,
23、他皆准此。其侧环安釭钏之 处,在北者谓之北极,出平准北面上三十六度;在南者谓之南极,入 平准南面下三十六度。从其南端北向斜上望之,即见北极星。又以一 天环加于侧环外,斜络之,令东西合于卯酉平面之准,南北上下去二 极,各九十一度强,以为赤道。然后转其中游环,令得左右、东西、 上下,以当所望处,转轴中筒孔,使得南北以测去极远近及赤道内 外之度数,然则筒孔瞻察,无所不至矣。若欲安星辰者,更著从胁上 屈铜铁,穿珠为星, 以放上象, 随所在次第而安置之,转令应天皆得, 此浑天游仪之法也。 按浑仪, 必先以水准地使平, 夜占极, 昼测日景, 定其经纬,然后措之矣。余近造乙巳元历术,实为绝妙之极,日夜法 度
24、诸法,皆同一母,以通众术。今列之以推天度,日月五星行度皆用 焉。 日度法:一千三百四十,以此数为一度之长分数也。周天有三百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7 页 - 六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三百四十一。南极去北极,巡规一百 八十二度、一千三百四十分之八百四十半。赤道去二极,巡规各九十 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十,即春秋分之所 在度,黄、赤二道交处,去北极之远近也。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 冬至日在赤道外二十四度,去极一百一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 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夏至日在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 七度、 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
25、百二十分、 小分四分之一。 此其常数也。 淳风今又按张胄玄象历及今传仁均历 ,春分、秋分,日 皆在卯半以前, 其没亦在酉半以后,各四分刻之一。 春、 秋二分之日, 昼漏五十刻半,夜漏四十九半,然则赤道、黄道交处,亦直在卯酉之 北。又有北极去地三十六度,则天之正高在地中阳城之上。以四维循 规去地亦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 矣。 以三十六度减之, 余五十五度, 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 小分四分之一。夏至日黄道在北极南六十七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 四百二十、小分四分之一。是正北子地一百三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 之四百二十分有奇矣。以天顶去四维各九十一度,
26、一千三百四十分度 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减之,余一十二度矣。是夏至日在天顶 南一十二度,他悉仿此求之,皆可知也。 是知绕北极循规径七十二度, 常见不隐; 绕南极循规径七十二度, 常隐不见。去极三十六度外,一百一十度内,四时辰昏,有时而隐, 有时而见, 为日在其中故也。 绕北极常见者,谓之上规; 南极常隐者, 谓之下规;赤道横络谓之中规焉。 乙巳占 先秦史论坛 子居制作 - 第 8 页 - 然图体以平物为之易辨,若作浑仪,始识于事稍难。今世供传星 图者,盖皆天图,其四畔外,即是南极下规矣。分布二十八宿距度、 与黄、赤二道、上规并具焉。天之运也,一昼一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巳 李淳风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