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断:脉象原理及脉诊意义.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pdf
《中医诊断:脉象原理及脉诊意义.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脉象原理及脉诊意义.脉诊资料书籍网盘下载.pdf(1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 接有关。 心脏和脉管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脏和脉管构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血液行于其 中。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不断地搏动,把血液排人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 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的功能,形成了脉象。医 学教育网整理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是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液的运行依赖 于气的推动,血又是气的载体。脉管统摄血液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心
2、搏的强弱和节律也需 要气的调节。因此,气血对脉象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脉象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 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肺主气, 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 体现在肺与心, 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气对血有运行、 统藏、调摄的作用,所以肺的呼吸运动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脉之“胃气”的多少与脾胃关系密切。同时,血液在 脉管中正常运行,还依赖脾气的统摄作用。 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肾藏精,精化血,与脉象形成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脉诊的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辨别病证的部位: 一般而言,脉浮多主表证,脉沉多为里证。 二、判断病证的性质 脉数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脉迟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 寒。 三、分辨邪正的盛衰 脉虚多为虚证;脉实多为实证。 四、推断病证的进退 久病而脉象和缓,或脉力逐渐增强,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的表现;久病气虚或失血、 泄泻而脉象虚大,则多属邪盛正衰,病情加重的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脉诊诊病图解入门书籍 古籍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