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配方(20200819185329)中医中药秘方大全_电子版书.pdf
《中药配方(20200819185329)中医中药秘方大全_电子版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配方(20200819185329)中医中药秘方大全_电子版书.pdf(10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中医药方大全 2012 02 17 西湖谐人阅 78842 转 641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中医药方大全 颈椎病方 组成 川芎 15 克 黄芪 30 克 桂枝 10克 羌活 15 克 当归 20 克 白芍 15 克 姜黄 15 克 桑枝 10 克 丹参 15 克 细辛 5 克 鸡血藤 15 克 红花 15 克 茯苓 15 克 甘草 10 克 功效主治 温阳益气 舒筋通络 用于颈椎病 用法 水煎服 1 日 2 次 颈病消晕饮 组成 天麻 12 克 钩藤 12 克后下 蔓荆子12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 生 白芍 12 克 首乌 12克 丹参 12 克 白菊花 12 克 青箱子 12
2、 克 生龙骨 12 克 先煎 生牡蛎15 克 先煎 石决明20 克 先煎 玄胡12 克 姜 黄 12 克 杜仲 15 克 桑寄生 12 克 功用主治 和血 活血 潜阳 镇逆 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 目眩 适用于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 水煎服 头煎先将生龙骨 生牡蛎 石决明先煎煮沸15 分钟后 再入 天麻 蔓荆子 川芎 当归 生白芍 首乌 丹参 青箱子 玄明 姜黄 杜 仲 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 白菊花继续煮沸3 5分钟 即可取其 汤服用 二煎 三煎将上药煮沸10 15分钟即可 每日 3 次 辨证加减 呕吐加用竹茹 12 克 法半夏 12克 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 5 克 研 末冲服 小便黄赤
3、加车前子12 克 茯苓 12克 丹蚕米壳汤 组成 丹参 30 克 赤芍 20 克 鸡血藤 25 克 米壳 30 克 蚕砂 30克 元胡 20 克 防风 15 克 泽兰叶 30 克 猪苓 20 克 云苓 20克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 利湿 通络 止痛 用于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坐骨 神经痛 腰椎神经根炎 用法 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 浸泡 20 分钟后煎 每剂煎四次 共取汁450ml 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 在饭后每次6 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 有 一味丹参等四物 的说法 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 功 与赤芍 鸡血藤配伍 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 之外还能使瘀阻脉 络之气 结而散之 元胡之
4、延胡索素 米壳 即含罂粟硷的外壳 是药理学所 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 猪苓 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 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 而 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 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 即所谓不通则痛 通则不痛 组织间水肿消退 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辨证加减 颈椎病之疼痛加桂枝15 克 葛根 10 克 腰椎部加杜仲15 克 平 时怕着凉有风寒湿症者加萆解 加草头 20 克 香附 15 克 狗脊 15 克 偏 腰脚痛者加牛膝10克 小便不利短涩者加木通15克 薏苡仁 10 克 气血辩证 平素阴平阳密身体强壮者 按上述剂量开方 平素体质较弱气血不 足者 可将丹参 赤芍和鸡血藤各减10 15克 加黄芪 30
5、 克以补气养血 寒热辩证 舌质淡湿润水气多 舌周边有齿迹者 加肉桂5 克 细辛 5 克 温 经散寒 服药后疼痛加重者辨证 1 服法次数改变 12 小时一次 2 每次口服剂量减半 日服次数不变 3 痛甚者停药 24 小时 如果痛减 视为有效 本方连服9 剂为 一疗程 天柱通关汤 组成 生黄芪 15克 葛根 30 克 当归 12 克 生地 15 克 乳香 6克 苁蓉 15 克 鸡血藤 12 克 僵蚕 6 克 威灵仙 12 克 桂枝 6 克 牛膝 12 克 用法 本方用于颈椎病 临床应用500 余例 配合手法及练功 对各型颈椎病 显效北在 85 以上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组成 黄芪 15 克 桂枝
6、10 克 白芍 12克 生姜 3 片 大枣 4 枚 细辛 3 克 制川乌 5 克 制草乌 5 克 止痉散粉 1 5 克 用法 上药除止痉散随饮片另吞服外 其余诸药加水煎 分二次服 特点体会 颈肩臂痛 胸椎 胸背痛 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 组成 瓜蒌 12 克 枳壳 10 克 茯苓 10克 半夏 10 克 陈皮 6 克 甘草 3 克 青皮 6 克 桔梗 6 克 辨证加减 痰多咳甚加蜜冬花10 克 密枇杷叶 10克 咳痰血加白芨6 克 藕 节炭 10 克 痛甚加元胡 6 克 郁金 10 克 合并血胸者 加桃仁10 克 红花 6 克 丹参 15 克 葶苈子 10 克 特点体会 胸部内伤的治疗应以宣肺理气
7、为主 因肺居胸中 肺主气为贮痰之 器 胸部损伤致内伤气滞血瘀 肺气失宣 痰浊停留 气为痰阻 胸阳痹阻 致胸部疼痛 咳嗽痰喘 瓜蒌 枳壳二陈汤中以二陈汤行气化痰 治疗肺损伤 后所致的湿痰 加瓜蒌以助润肺化痰 瓜蒌能 泻肺火 止一切血 可 制止肺损伤之出血 以青陈皮合用 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枳壳 桔梗合用 升 降结合 流畅胸中气滞 使气行则血自行 加强痰湿的排净 有利于肺中分泌 物的排泄 防止肺的并发症 因肺宣气行血活 有助于气胸的吸收 枳壳破气 又有泻除胸腔中不利之气 血胸的治疗因瘀血偏重应加桃红 红花 丹参 以 活血化瘀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性渗出 因本方的行气化痰宣肺为 主 使胸部内伤
8、伤气 伤血 伤经络 伤脏腑 均获治愈 心脏内伤除 外 胸胁散痛汤 组成 柴胡 6 克 郁金 12 克 赤芍 12 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 玄胡 12 克 姜黄 12 克 木香 5 克 瓜蒌壳 9 克 地龙 12克 炒山甲 9 克 香附 9 克 甘草 5 克 功用主治 疏肝理气 祛瘀止痛 主治胸胁挫伤 青紫瘀斑 两胁窜痛 咳嗽 痛剧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3 次 辨证加减 伤后咳嗽痛剧可加杏仁12 克 桔梗 12克 胸胁痛兼背脊痛加用狗 脊 12 克 薤白 12 克 胸肋骨痹痛治验 肋软骨炎 多见于胸壁 2 5 肋骨部位 局部疼痛 胸壁隆起高突 坚硬压痛明显 重咳或 深呼吸震痛 胸闷 表面
9、光滑 不红不热 屏气持重则疼痛加重 治疗方法 虎杖12克 生乳香 10 克 生没药 10 克 甲珠 10 克 共研细末 用食醋加少许黄酒拌调成糊状 摊于纱布上外敷 有红肿热者 不加黄酒 2 3天更换一次 一般敷贴3 4次 即可痛止全愈 腰椎 腰臀痛 腰脱方 组成 熟地 20 克 山药 15 克 山萸肉 15 克 茯苓 20 克 当归 20克 鸡血 藤 15 克 红花 15 克 续断 15 克 杜仲 15克 山甲 10 克 黄芪 30 克 木瓜 15 克 细辛 5 克 没药 10 克 功效主治 补肾壮腰 通经络 用于各种腰腿疼痛 用法 水煎服 1 日 2 次 治腰第一方 组成 川独活 10克 防
10、风 10 克 细辛 3 克 川断 15 克 桑寄生 15 克 小茴 香 5 克 降香 10克 枳壳 10 克 怀牛膝 15 克 元胡 10 克 功用主治 祛风理气 通络止痛 用于腰痛骤发 痛苦难忍 挺不起腰 俯仰 屈伸则患部疼痛如钻似割 咳嗽喷嚏不敢放大声 动则双手撑托腰部 微屈腰 膝方能艰难慢行 或卧床不得转侧 辨证加减 如腰部拘急 痛不可抑者 加制川乌 制草乌 小活络丹 腰冷如 坐水中 得温则静 遇寒加剧者 加炙麻黄 川桂枝 或肉桂 淡附片 兼 见湿邪客于腰部 腰部胀 重困不适者 加川萆解 加草头 海风藤 木 瓜 生米仁 腰痛及背 板滞不利者 加威灵仙 乌药 特点体会 腰为肾府 系足太阳膀
11、胱经 带督二脉之枢纽 主一身之表 易受 风邪所客 痹阻于经脉 其时 腰部用力过猛或失当 或腰部屈伸动作不相协 调 姿势不正 或咳嗽喷嚏 卒然迸闪 而致疼痛 因岁邪致病快速 势如电 闪 名为 闪腰 故当以风论治 方用独活入太阳少阴之气分以搜风 细辛 入肝肾二经之血分以治风 配以防风以加强祛风湿 通经络之功效 降香理气 兼入血分 元胡索理血兼行气 小茴香行气 以治浅近之新寒 枳壳理气 以 宽下焦之郁结 经曰 邪之年凑 其气必虚 故又用续断 寄生入督脉以补肝 肾 通血脉 利骨节 除风湿 更以牛膝强壮筋骨 取其下行之力 直捣病 所 全方具有祛风除湿 理气通滞 补虚镇痛之作用 益肾固腰治损腰 损腰 亦称
12、闪腰 岔气 急性腰扭伤 通常以气滞为病设治 针刺宣通滞积之 气 或手法扳动骨节 俾气机顺畅 内服亦以理气通络止痛为主 佐活血之 品 腰痛有诸多原因 风寒痰湿 瘀血滞气 皆标也 肾虚其本也 所以当益 肾固腰以图其本 内服药物在治疗早期即宜增入川断 狗脊 杜仲等 症情缓 解后更当以这类药为主以得巩固 而某些病例或年高肝肾不足 或体弱气血亦 亏 或稍有不慎 转动间即易病发损腰 更当注重益肾为治 某 55 岁 损腰 已经多次 昨站立活动之际 骤然挫伤左腰骶关节 酸痛不能俯仰转侧 经脉 气血阴滞 大便亦然干结 腰为肾之府 拟以理气活血固腰补肾 针刺阿是穴 并作按揉手法 外敷三色敷药 内服 当归须9 克
13、炒杜仲 15 克 川楝子 9 克 制香附 12 克 延胡索 5 克 炙乳香 去油 5 克 盐水炒补骨脂9 克 川 断肉 12 克 巴戟天 9 克 青皮 5 克 陈皮 5 克 甜苁蓉 12 克 路路通 6 克 三日后症情大为改观 转侧间尚有酸痛 原方稍予增删再进二剂 并处调治脾 肝肾 平素脾运欠健 之丸药 缓图取效 腰龙汤 组成 穿山龙 10克 入骨丹 8 克 煅龙骨 10 克 川续断 15 克 牛入石 10 克 败龟版 10 克 桑寄生 10 克 全当归 6 克 留行子 10 克 熟地黄 10 克 骨碎补 10 克 川杜仲 10 克 用法 加水 500 毫升 浓煎成 15 毫升 每天一剂 早晚
14、二次煎服 5 天为一疗 程 辨证加减 治腰部陈伤则去入骨丹 加无名异15 克 若治风湿为主则去龙 骨 牛入石 加防风8 克 治慢性腰肌劳损 药后数剂症见日趋转愈 则原方 去山甲 入骨丹 牛入石 续服几剂以为养后 特点与体会 本方专治腰肌劳损 亦治腰部陈伤及风湿 以补为主 以攻为 辅 全方具有补肾壮腰 通经活络 祛风胜湿 舒筋活血之功 腰痹止痛汤 组成 骨碎补 12克 威灵仙 12 克 当归 9 克 川芎 9 克 赤芍 12 克 熟地 12 克 延胡索 12 克 姜黄 12 克 狗脊 12 克 杜仲 12克 肉苁蓉 12 克 枸 杞 12 克 甘草 5 克 功用主治 壮腰补肾 活血化瘀 治疗腰椎
15、增生性脊柱炎 腰肌劳损 腰扭伤 后经久疼痛 腰椎骨质疏松症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3 次 辨证加减 腰痛牵涉腿痛加用川牛膝12 克 木瓜 12 克 腰痛痛无定处 加用 防风 12 克以祛风解痉止痛 腰膝重着加用羌活12克 独活 12 克以祛风胜湿 止痹痛 腰膝冷痛加用桂枝9 克以散寒止痛 臀腿痛药物治疗 荆地细辛汤 有臀腿痛麻却无腰及足踝症状 组成 荆芥 6 9克 熟地或生地 30 60克 细辛 3 6 克 蜈蚣三条 牛膝12 克 猫人参 30 克 徐长卿 12 克 花粉 12 克 七叶一枝花 9 克 在实践过程中 对虚寒型用药见效明显 阳虚与寒邪留滞 适量饮酒可助药力 达病所 但对阴虚内热 或
16、湿热浸淫者严禁饮酒 腰痛汤 组成 当归 6 克 牛膝 6 克 红花 10 克 杜仲 10克 川断 10 克 威灵仙 3 克 生桃仁 3 克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 强健腰肾 用于一切腰痛 用法 水煎服 黄酒为引 日一剂 辨证施治 五心烦热者加知母 黄柏各10 克 腰脊经痛 小便清长者加附子6 克 肉苁蓉 10 克 劳累后症状加重者加寄生 菟丝子各15 克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 勿过劳 忌房事 孕妇禁服 乌龙固腰汤 组成 制川乌 9 克 青龙骨 30 克 迁胡萦 12 克 川楝子 12 克 威灵仙 12 克 乳香 9 克 当归 12 克 制川军 12 克 金雀根 30 克 用法 本方用于急性腰扭伤或腰
17、肌劳损时有发作者 腰痛中医治疗 一 外邪所致腰痛类 1 风湿型 主要证治 腰部发凉 酸困胀痛 遇阴雨气候改变加剧 坐卧则 痛不减 痛无定处 抽掣作痛 舌白嫩 脉浮涩 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增生性脊 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某些先天性变异 隐性骶椎裂 腰椎骶 化 骶椎腰化 椎间盘突出 等症 治法 祛风湿 益肝肾 方药 独活寄生汤化裁 独活 10 克 桑寄生 12克 秦艽 10 克 防风 10 克 细辛 3 克 熟地 10 克 赤芍 10 克 当归 10克 川芎 10 克 桂枝 10 克 元参 10 克 炒杜仲 12 克 川牛膝 15 克 党参 10克 甘草 10 克 水煎服 一日2 次 2
18、寒湿型 主要证治 腰及髋痛 冷痛喜按 热则舒适 辗转不利 静卧亦不能减轻 舌 苔白润或白腻 脉沉紧 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腰肌劳损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脊柱炎 增生性脊柱炎等 治法 祛风除湿 温经活络 方药 二炒散合舒筋饮 黄柏 9 克 苍术 10克 当归 10 克 赤芍 10 克 莪术 10 克 干姜 6 克 海桐 皮 10 克 羌活 10 克 沉香 5 克 冲 甘草10 克 水煎服 一日2 次 3 湿热型 主要证治 腰髋疼痛伴有热感 酸痛沉重 恶风 口渴 烦闷 遇热则痛加 剧 小便赤涩 苔黄腻 脉濡或细数 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风湿性腰肌炎 外 感腰痛等 治法 消热化湿 方药 四妙散加味 黄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秘方 中医药方大全 中药秘方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