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易笔谈教学教程资料下载.doc
《学易笔谈教学教程资料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易笔谈教学教程资料下载.doc(194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学易笔谈之一 周易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内容提要:本文简要概括了笔者对周易的理解,即周易绝不是迷信的产物,不是什么巫辞妄语,而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关于周易研究,最难的莫过于对卦辞爻辞的解释。几千年来,人们苦苦求索这些辞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说逻辑,但
2、迄今为止,人们在这方面的收效甚微。以至有人认为,周易经文,本是古人因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算命占卦的卜筮书,卦辞、爻辞是卜筮记录的汇集,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也不含有什么深奥的哲理。如果说它有什么价值的话,主要在于保存了上古社会的一些史料,而易传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著作,研究周易,主要应研究易传,由于有了传,才使周易有了不朽的价值。诚然,对传的意义不能低估,没有传,人们恐怕永远也不能解释经,甚至经文本身也可能早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湮没了。但是传归根到底是为了解释经的,它应当纳入易经研究也即易学的范畴,它的是非得失,最终要看它能否对经文做出正确的解释。能否对经文做出正确解释,是判断一切易学著作其中也
3、包括易传的价值的标准。 其实,周易经文不是什么巫辞妄语,而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周易难于破解,根源在于卦体和易道,卦体和易道,是破解易经之谜的两大关键。本文试图就卦体和易道谈一些认识,诚挚希望得到专家与同好们的指教。一、天地之数是构成卦爻的最
4、基本单位。凡是治易者都知道:爻是构成卦的基本单位,但爻还能不能再分割呢?怎样分割呢?这些问题好像是奇谈怪论,实则不然,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则人们对卦爻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上,连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释。比如说阴阳爻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又是根据什么相互转化的?这些问题是难于能说清楚的。传统易学特别是象数易学根据系辞中记载的天地之数,确定在十个自然数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老变少不变”,就是说九和六是爻变的临界点,具有九或六的爻为变爻。“奇偶定阳阴”和“九六变化”可以说是一块基石,庞大的传统易学特别是象数易学理论,基本上建立在这块基石之上。但是
5、,系辞中记载的天地之数不是自然数,自然数是建立在同质的基础上并分出奇偶的;而天地之数,一开始就是不同质的两种数,而不同质的数,是无法比较大小多少的,同样也就无所谓奇和偶的问题。天地之数是什么数呢?它是用数的形式,对万事万物进行了最本质的抽象和概括的结果,是质和量同一的数,是从零出发又返回到零的数,是绝对数、大限数,是数外无数的数。天地之数也就是卦爻之数,是可以“成变化而行鬼神”的数。一个卦有55个数,其中天数25个,地数30个,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是“在编数”;“在岗数”则为54个,即在特定时间内,或者天数为24个,地数三十个;或者天数为25个,地数29个。一个爻则是9个数。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
6、的比值在一般情况下是1:1.5,也就是说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在一个爻中,当着天数的量超过地数的量的时候,其性质表现为“阳”,反之则为“阴”。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说卦传中讲“叁天两地而倚数”,原来这是讲天数和地数在量上的比值;为什么系辞中讲“叁伍以变,错综其数”,原来这是讲爻变的临界点或“度”的,也就是说,当着一个爻内的天数超过3个,或者地数超过5个,就会引起爻的阴阳性质的变化。假定把一个纯由天数构成的阳爻的量规定为九的话,那么一个纯由地数构成的阴爻,它的量就是六。所以“九六”不仅不是“变爻”,不是爻变的临界点,恰恰相反,这是最为稳定的两种爻,一个是最稳定或者说最强大的阳爻,
7、另一个是最稳定或者说最柔弱的阴爻。当然它们也不是绝对不变,只是最初的变化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学习易经的基础或入门应该是先懂得“数”,因为数是不可能再分割的了。它是构成卦爻的基本质料,就像构筑大厦的砖瓦砂石一样。但是,在解释经文上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因为卦爻内部的数通常以群体而不是以单个形式出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经文中看得到数的影子,或者说这些经文只有从数的角度才能解释得通。例如乾坤“二用”,即乾的“用九”和坤的“用六”。人们认识到它们不是爻,但其作用又相当于爻。至于为什么乾坤两卦比别的卦多出“二用”,没有人能说出这个道理。如果从数的角度看就很清楚,原来乾坤两卦是极特殊的两卦,它们
8、每个爻的内部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并且在天数和地数的比值为1:1.25的情况下,两卦才能同时出现。这就是说,在这样的卦中,地数已用其全,而天数还有一个没有“在岗”。由于每个爻的数量都相等,所以这是一个绝对平衡卦。假定天数和地数的量方向刚好相反,那么每个爻的量就都是零,整个卦也就是零。我们知道,在绝对平衡的状态下,事物是不会发生运动和变化的,那么乾坤的运动和变化就完全取决于那个被掩盖着的天数,只有它的出现,才能打破平衡与僵化,出现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这就是乾卦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如果不用这个天数而用地数,那么就是“用六:利永贞”,即适宜长时间保持平衡和稳定。又如坤卦三爻谓“含章可贞”,
9、说的是这个爻虽然是个阴爻,但包含着天数,可以平衡五爻的力量,保持自身和卦体的稳定。文言的解释是“阴虽有美,含之”,天知道为甚么只有阴才有美,而阳就不能有美也含之呢?同样的“含章”二字,又出现在姤 卦五爻的爻辞里,这个爻是个阳爻,当然也就不能说是“阴虽有美”,实际上姤五的“含章”是说在姤卦一旦出现了“绝对”平衡的情况,那么由于会有一个被掩盖的地数出现,也会打破这种平衡,出现“有陨自天”的局面。所以,对“含章”一辞的正确解释应当是卦爻内部包含着与自身性质不同或相反的东西。再如屯卦五爻谓“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这也只能从数上去解释,屯卦有初、五两个阳爻,两个阳爻的量不一定相等,如果五大于初并超过
10、一定限度,当然还应该包括它能借助的力量,那么,卦体就有可能倾覆,反之,卦体就能保持稳定,这就是“小贞吉,大贞凶”的真实含义。 前面谈到,在解释经文上,数的作用远不及卦体和易道,但是,离开了数也就不能理解卦体和易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数”也可以说是学易的基础和入门。 二、卦体是一个球体。如果说“数”是基本质料,那么卦体就是数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舞台。卦体是个立体的说法,最早当属系辞中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所谓“六虚”,就是三维空间的另一种表述。惜乎千百年来人们对此未予深究,始终停留在平面六画的所谓“卦体”上,这就难免对经文虽百思而不得其解。因为有许多在平面六画上看不到的东西,在球形卦
11、体上是一目了然的。例如卦体可以分为平衡和失衡两类,平衡卦如乾坤剥复等,失衡卦如屯蒙需讼等,这在平面六画上是无法区分的。人们曾经用各种办法探求六画之间的关系,结果是越探求越糊涂。其实在球形卦体上,六爻关系就那么简单,它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初爻为第一个层次,二三四五爻为第二个层次,上爻为第三个层次,层次越高,能量越大。也可以分成三个“对立面”,即初爻与上爻,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这样也就不难理解系辞上说的二与四、三与五为什么“同功而异位”,因为它们处在对立面的位置。如果运行起来,六爻又构成三个交织在一起的圆圈,即初二上四为一个圆圈,二三四五为一个圆圈,初三上五为一个圆圈,当然,作为圆圈,无所谓
12、起点和终点,也无所谓正向和反向。了解了六爻之间的真实关系,也就不难理解象随卦二爻的“系小子,失丈夫”和三爻的“系丈夫,失小子”的具体所指。还有象损卦三爻的“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都与爻的运行轨道有关。此外被称为千古之谜的“大衍之数”,随着球形卦体的建立,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原来天地之数在向卦爻之数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一个确定方位或者说是“定位”的问题。用于定位的数是不能随便运动的,这样天地之数便分成了动静两类。用天数和地数这两种数去区分空间的六个方位,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只有再引进一个介于天数和地数之间的数,这是
13、一个不天不地、亦天亦地的数,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天数和一个地数“挤”在一个空间里,允许它们在原地交替变化或者说是轮流“上岗”。这样用于定位的数共有七个,其中天数三个,地数四个。这就是所谓“静数”;另外四十八个属于真正可以“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动数”。为什么大衍之数是五十呢?原来那对挤在一起的数,虽然不能周流六虚,但能在原位上变动,所以也可以或应该归入“动数”之类。这样大衍之数便成了五十。为什么又说其用四十有九呢?这也还是因为那对挤在一起的数,它们虽然是两个数,但在特定时间内,又是一个有此无彼或者有彼无此的数,所以到用起来,只能是四十九个。大衍之数是天地之数向卦爻之数过渡的必然产物,因此,卦爻之
14、数也可看成是受到制约与规范的天地之数。卦辞和爻辞是对卦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准确而形象的描绘,因而在解释经文上,球形卦体的作用,处处可见,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由于人们不了解六爻之间的真实关系,有人根据乾五“飞龙在天”一句话,就把五爻当作“君位”,把皇帝称作“九五之尊”。其实二三四五爻处在同一个层面上,谁也不比谁高。要说“君位”应当是初爻,具体说是“原筮卦”也即周易卦序中奇数卦的初爻。因为是它支撑着整个卦体,并承受着来自上面诸爻的“压力”。当然,也可能还有“引力”,不然,无法解释初爻又是由谁来支撑的。三、卦爻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则或规律的。卦爻运行的规则或规律,也就是所谓易道。易道依附于卦体,并非在
15、卦体之外,还有一个什么易道,“义理派”最大的失误就是离开卦体谈易道。反过来说,卦体依靠易道,使自己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否则卦体就成了一具僵尸。易道有三,即天地人三道,这在系辞和说卦传中都有论述。只是由于人们不了解真实的卦体,所以对易道的研究和解释,也成了易学史上最艰难和最混乱的问题。在解释经文上,易道的作用最大最明显,简言之,不懂得易道,就绝对不能正确解释经文。同理,经文的精髓,或者说经文中最有活力的东西,就是阐释易道,因此,不研究经文,也就无法理解和掌握易道。三道性质不同,先说地道,严格说来,地道不是道,因为它讲的是静态条件下卦体诸爻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前面说的“三个层次”、“三个对立面”和“三
16、个圆圈”。但是,对于卦爻运动来讲,它又是一个潜在的原因。地道的目的和作用是找平衡,系辞讲“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说的就是地道的作用。越是失衡的卦,地道的作用越明显,因为卦体上处于第二、三层次的诸爻对初爻的压力或者说亲和能力,与爻自身的量成正比。卦体平衡了,地道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尽管如此,有些卦辞和爻辞也要从地道上找原因,比如乾卦三爻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因为三爻在地道的作用下有一个反初或向上的趋势,而这样就脱离开“君子之道”。乾四谓“或跃在渊”,这是因为初二上四这四个爻处在同一个圆圈上,初爻至二,势必推动或拉动四爻至初。 次说天道。所谓天道,是指卦爻的时间性质。依靠天道,卦体
17、六爻区分出先后,建立起时间上的联系,实现了卦体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化。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坤两卦是时间的顺序和爻序(即通常说的初二三四五上)相一至的,这就是彖传中说的“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和“与时偕行”。这也恐怕是现而今人们说的“天人合一”或者是“和合”的一种状态。只是这种状态未能持久,因为自屯卦以后,时间的顺序和爻序便分离开来,比如屯卦,如果按照时序甲乙丙丁戊己排列,爻序就需变成“二、上、三、初、五、四”;如果按照爻序排列,则时序就成了“乙、己、丙、甲、戊、丁”,即初爻不是屯卦的开端,而是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屯卦的开端是四爻,终结是二爻。这确实有点“匪夷所思”,是易经难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18、但是仔细想想以后也不奇怪,例如关于开端问题,虽然每个事物都有一个开端,但并非所有事物都是同一个开端。如有的人甲年出生,有的人乙年出生等等,如果所有的人都说自己出生年为甲年,这样的纪年岂非乱了套。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皇帝都把自己的登基年规定为元年,幸亏有干支纪年法为之校正,否则这样的历史谁还看得懂?易经自屯以后的六十二卦,只有解卦一个卦是初爻为甲,但这个甲不是以开端的身份出现,而是以终结的身份出现,以此我们明白为什么乾卦用九说“见群龙无首”了,因为除了乾卦,再没有一个卦以甲为开端。其余初爻有的为乙,有的为丙,等等,这都是以乾坤俩卦为准绳相校正的结果,这样对一个卦来说看似混乱,但整体看来又极为清晰。
19、再一个问题是每个事物不仅有开端,也一定有一个终结,就是说当作过程的事物,都有一个周期性质。虽然每个事物都有周期性,但所有事物的周期长短不尽一样,而天干同样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天干不仅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纪月、纪日等等,这要看事物具体情况而定,卦辞中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说,这是以天干纪日。而屯二辞“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是因为此爻于时为己,是屯卦的终结阶段,在屯卦中既然不能与其它爻媾合,那就只有等待下一个周期。屯二自己开始,历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再到己,恰为十年,屯二由阴变阳,是为“乃字”之象,而这时它已经成为需卦二爻了,这是天干的妙用。经文中关于时间的用语,如“七日来复”(复辞
20、)、“三年克之”(既济三)等等,皆有十分精确的计算,绝非虚词,只是人们还不解其中的奥秘。比如朱熹在解释“十年乃字”时,只说“反常也”,其实这既反常又不反常,好比北方农谚谓“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就是天道,如果误了农时,那就只有等待来年了。 再说人道。所谓人道,其实是卦体六爻顺序的一种外在规定,是从外部观察和认识六爻的一个视角,反映了人的愿望、意志和要求。在三道中,人道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其简单,是因为在平面六画的卦体上,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就是人道,这是一看便知的。说其复杂,是因为到了球体上,面对球体六面,谁又能说出哪一面是初,哪一面是二呢。因为每一面都有资格当第一。球面上六爻是按照
21、“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确定的,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视角,不管球体如何转动或滚动,最后静下来总有一个“下前右后左上”,这就是人道,也就是平面六画的初二三四五上。这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易经中,人道虽然号称人道,但并非所有的人都遵从这条道路,因为人分为君子、小人、大人、武人、童仆等等,这在经文中都有反映,只有君子在一般情况下才遵从这条道路,所以确切一点说它应该叫“君子之道”,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例如乾三和屯三的“君子”,就是在可供选择的三条道路面前,坚持向四爻方向发展。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解卦五爻谓“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就是五爻倒退至四,因为这不仅合乎天道(解卦五爻为壬,四
22、爻为癸),更因为五爻协助四爻至初,可以促成解卦这个僵死的平衡卦解体,所以五爻的倒退,自身不失为君子,但它仍把四爻的至初视作小人的行为,只不过因为四爻强大而主动,五爻只是个被动的胁从而已。 三道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但三道又交织在一起,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如果我们把数的运动看作是卦爻运动变化的内在根据,那么三道就是卦爻运动变化的外部原因或条件。据此,笔者给爻的定义是:它是数的一个小群体;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领域;是一个方位;是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卦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方面。而卦体则是集时空为一体的可以模拟万事万物的数字化的全息模型;非但如此,由于加进了人道,所以它还包含了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易学资料 周易 八卦 预测 风水 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