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理探微教学教程资料下载.doc
《易理探微教学教程资料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理探微教学教程资料下载.doc(82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易理探微 朱邦复易 理 探 微朱邦复着序 第一篇 预测的理论基础 一、说在前头二、占卜的意义三、了解认识四、因果体用五、客观结构六、抽象思维七、能量世界八、时间空间九、时间流程与预测十、宿命论与人生第二篇 占卜环境 一、拿卦二、排列组合的机率三、判断法则四、相对因素五、利害循环六、五行生克七、六亲的关系八、十二地支的时间因素九、先知的启示第三篇 六爻占卜 一、掌中卦二、金钱卦三、以仓颉码取卦四、八宫五、世应六、十二宫图七、六亲八、动变九、用神十、元神、忌神、仇神十一、旺相休囚及生旺墓绝十二、五行生克十三、六合十四、六冲十五、六神十六、三合十七、三刑十八、卦变十九、反伏二十、旬空二一、月破暗动二
2、二、进神退神二三、归魂游魂二四、飞神伏藏二五、随鬼入墓二六、独发独静二七、用神两现二八、星煞二九、顺逆三十、游戏规则三一、应期第四篇 断卦参考 一、总则二、何知章三、天时四、年时五、征战六、身命七、婚姻八、出行九、行人十、逃亡十一、求财十二、寻物十三、病症十四、求名十五、仕宦十六、词讼十七、趋避十八、寿元第五篇 卦例 一、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占测五十二例二、都兰山麓天气占测三十九例序余自幼喜好玄思,见事物之常,疑之;非常,亦疑之。每见师长言不及义,犹振振有词,更疑而不解。及长,遍游天下,始知人之所谓知者,莫非人云亦云。余不甘于雾中观花,既难苟同于世俗,己又无自见之明,以致半生蹉跎,无所适从。
3、职是之故,余在家未能承欢,在学不得继业,于同侪间无法沟通,入社会后更是荆棘重重。天下虽大,同伴友好无不春风得意,余仅因一念之不同,却处处深沟峭壁。失意之余,名利虽已置之度外,然内心之煎熬,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迨至卅七岁,机至缘熟,顿得心明性空,块垒尽去。更有幸拜读金刚经及六祖坛经,竟如烈日之融薄冰,大惑得解,遂脱胎换骨,重新为人。因受传统文化之指引,此时乃投身于中国文字的研究,进而发现了讯息之奥秘。彼时个人计算机尚未问世,余未识之无,先创仓颉法则。67年,时四十二岁,始自习计算机技术,未及终旬,尽得其妙。68年设计首台中文计算机,与宏碁公司共同合作生产。仓颉法则实为概念认知之基本结构,其中蕴含了
4、人类理解万事万物之至理。至于仓颉输入法,则仅为中文计算机发展之第一步。万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类自迈出丛林之际,便开始将所知所识累积成为概念信息,并以之相互沟通,以追求理想之生存环境。计算机乃信息处理之工具,信息之于概念,犹如旅程之于驿站,行者步及履及,站站相接,以终其程。人生之时空有限,而信息之量却无涯无际,为求有效之处理,遂有计算机应运而生。倘能将人类熟知的概念,转换成计算机可资运用的形式,以其高效率的处理功能,则人类千万年来所累积之文化、观念,瞬间便可提供吾人最完整之参考。唯学计算机甚易,而钻研文化、思想甚难。所幸二十年来,余俗缘尽绝,夙夜匪懈,唯此一愿尚存。更期以余生,从事人文资料之研究,
5、成败在所不计也。余已年近花甲,始而学易,偶得友人叶中和先生相赠野鹤老人占卜全书,为求其明,姑妄信之。自1993年七月一日起,学未及三日,即试占天气及身旁琐事。至七月十五日,计占四十五卦,占中率竟高达百分之九十,遂沾沾自喜,自以为颇具神通。孰料,自后即累出状况,信心顿失,几自疑神智不清。后不断学习检讨,始知原占居然过半以上皆属误断。诸如月、日之干支、用神、应期等,常自以为是而张冠李戴。继而一一校比,始发现其中颇有玄机,非痛下数年苦功,实难望其堂奥。犹记余二十余岁时,对或然率颇有心得,拟以之研究赌局,然每赌必输。人世之千姿百态,良有以也,沉迷于其所长而排斥其所未能胜任者,人性之常也。幸牌局拒余于千
6、里之外,故与赌赛绝缘,得以全身而退。今次试卜,若非最初之误打误中,早已弃之如同敝屧。盖余目前急待完成之计算机计划,堆如山积,实无余力从事易理之研究。孰知得失之间,时至自明,个中机缘颇耐寻味。余认定计算机之精确性,足以弥补人为之疏忽,遂令王传宏制作程序,以天气为对象,准备作大规模、有系统之统计分析。此时,正值余之老子止笑谭乙书甫付梓,正写作智慧之旅之际。悚于天机之乍现,遂重新整理渤渤然若海涛激荡之思路。六月,先发表义理部分,为易经明道录,而以往所记录之心得,则整理成本书。中华文化受西风之蹂躏,数百年来,几至绝灭之地。余就学、成长于科学庙堂之中,所知所见者,莫非达尔文、爱因斯坦之谠论。先父庭训,教
7、以四书,责以文牍。余心中殊为反感,以为中华之不振,即在于国人之抱残守缺,食古不化。余就读高中时,正值国内学界菁英,高揭超越前进之巨纛,呼吁全面学习英语;当时大陆彼岸,则是以罗马拼音取代中文。余心有戚戚,闻鸡起舞,每每自以为是,振臂疾呼,尝谓:玩物丧志,崇古亡国。大学毕业,因与先父意见不合,兼以妒忌人人留美,遂愤然远赴巴西。原因无他,祇为余英文程度太差,无福可托耳。旅巴八年,一事无成,却于市井之中,体制之外,发现一股甘泉,得于迷途而知返焉。时为1972年,余年卅七,参与巴西东北开发计划,不幸失败。因颜面无存,沦落至与嬉痞为伍。不料该嬉痞组织之成员,竟然是西方文明之省思者,极为崇敬中华传统文化。据
8、云,嬉痞之产生系受中国诗人寒山、拾得之启发,主张回归自然,清静无为。西方物质文明确能满足人之感官,而人追求感官之满足,永无止境。待得蓦然回首,始知深陷泥淖,终其生不过是物质世界中、产销体系之一环而已。人原是环境的一部分,祇因需求激发了欲望,然若能随起随灭,自是清静;反之,人心若为欲望所充斥,不断追求满足,结果必是欲望激发欲望,永无宁日。需求原指生命体生存所需、不可或缺的要求。亿万年来,生物界的需求,无一不是为了生存。唯独人类不然,因人有心,心有所系,系之则成欲。欲望实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惧于失故贪得,惧于苦则忘情于乐,既不能预知未来,当然无法满足于已有。人欲横流,为顺遂一己私欲,常作裂帛之耗,焚
9、山为居,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更有甚者,如利益之既得者,挟其资金、科技之优势,将其弱肉强食之信念,饰之以人权、自由之金装。君临万邦,遂令举世陷入逐物之狂潮。今资源即将淘尽,而贫富对立,人类社会及地球环境,已然接近毁灭的绝境。返观昔日中国,黄老思想讲求效法自然,以谋生存、生活之均衡(详见拙作老子止笑谭);而易经则强调天行健、天道剥复循环之变易;至于人人耳熟能详,履之行之的孔孟之道,则教人为人处世、修身齐家之法则。汉唐以降,印度之佛教东传,其中大乘佛法揭橥明心见性,弥补了华夏偏重客观世界之不足。相互参研之下,黄老之自然、儒家之人伦融汇了佛家的心性,产生了五代的禅宗及宋明的理学。于是,思想中揉和宗
10、教,宗教亦渗入思想,成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圆满象征知足,知足即是停止,当西方世界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之际,中国正满足于五行运转、三界交会的意境中。直到十九世纪,物质文明之狂飙,惊起了心、物之迷惑,致有今日全盘西化之呼声。然物质文明亦难免于天道剥复之变易,在二十世纪物质盛极之余,人心社会却遗毒处处。西方之智者,无不知危机迫在眉睫,却都束手无策。东方之菁英则如大梦方觉,唯恐技术、知识、享受落于人后。结果是地球资源加倍损耗,污染情况如雪上添霜,国际、人种间之断层不断扩大,经济、军事、科技却日新月异,此莫非人类文明之回光返照?人类文明看似已病入膏肓,然而以易理而言,否极始有泰来。红楼一梦,亦
11、因曾居红楼,方悟其为梦。人类若未经历物质文明,又怎能料想其遗毒如此之甚?再若无科学知识及技术,文化之精髓又将如何昌大?今拜计算机之助,若得尽发易理之明,令人得知于物之物理外,尚有天之天理。天理不仅可用科学方式阐释,且能用计算机一一演绎,化为实用且有效之概念。此乃时代之易,正当人类沉于谷底,难以自拔之际,天机乍现,必有所之。天之易为理,人之易属数,理中有数,数中有理,是天人互动。人若略知天理,虽仍在数中,亦能知所趋止,实本书之旨也。然天理之为理,有可明之理,亦有不可明之理。而人有可明之人,亦有不可明之人。万事在缘,缘肇于机,机兆于动。似此,读者之明与不明,非余之罪也。唯奉劝能明者,天机至大也,若
12、以此至大图私,其祸莫测也。或谓,若能明易理,能知过去未来,而不为己谋利,知之何益?余以为天机之现,是证人世之上尚有天界。人生无常,苦海无边,劳劳碌碌,竞名逐利,不过徘徊于生死之间。盘石之稳重,千古长存,然比诸于天,不过微尘剎那而已。天理既可得而知之,天道当亦可得而行之,天道既可行,行之可也,其余何足道介哉?用计算机算卦,简易方便,事事可卜,时时可卜。不幸今人重利轻义,若泄之于世,恐不肖者得之,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余将理论详述于此,程序则毁之而不传,盖得其意而忘其言也。又本书非占卜之书,亦无意教人占卜,但为详究其理,不能不涉及若干枝节。
13、以之作为占卜者释疑之参考则可,若拟藉此书而占则行不得也。读者若欲学卜,请参考野鹤老人占卜全书或卜筮正宗。 为本书之写作,余曾挣扎再三,时间有限为其一也。余曾于地藏王菩萨前许愿,而迄今一无所成,实不宜再节外生枝。其次,易之难度至高,再加上易卜,若无数十载寒暑浸淫,休想窥一皮毛。今若出书,人已言者,多言无益,人所未言者,姑不论胸中点墨,仅是遍览坊间易林,已足令人却步。今年八月底,知悉易经明道录即将再版。余不禁凛然,盖易经之所以难解,系昧于理论之不明也,本书缺陷固甚多,何不公开以就高明?余所恃者,乃近来判易颇有心得,于八月全月之天气,以及连续侵台之四个台风,余之预测竟较气象台更为准确。又于六月间之世
14、界杯足球赛,全部五十二卦,测中四十九卦(详见第五篇)。有此明证,心中疑惑尽去,遂决定将本书公之于众。真理不辩亦明,着本书实有多事之嫌,然人间之生死大事,宇宙之至妙真理,有缘者缘至而得。余之所以好事者,实怜世人之愚昧,盖时变世迁,人类早已大权旁落,二三子未能知,犹争夺不休,不亦悲乎!庄子曾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宇宙之适,岂吾辈所能知者?第一篇 预测的理论基础一、说在前头自有文明以来,人类由无而有,由浅而深,不断向身处之世界探索求知。不但搜寻到远达数百亿光年外的太空,也认识了微乎其微的粒子结构。但是,在这些伟大的成就之外,人类对“自我
15、”的认知,却是茫然不知。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早在数千年前,少数圣者贤人,已洞悉了整个宇宙的微妙。惠施说空间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庄子认为人生是: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祇惜世人愚昧,无从理解,加以时机未至,故圣者以莫大的智能,将一些奥妙的道理,藏密于显,以待他日。根据自然演进的法则,人类只是一种生命体,跨越了动态的时空,以自我为中心所认知的经验为数据讯息,将宇宙能量的脉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此理论载于拙作智慧学九论之四层次论中)。总有一天,当另一种同样能运用信息、且比人类更有效率的机体会出现。那时,人类的使命即告终结,一个新的纪元又将来临。如果人能谦虚一些,定
16、会发现宇宙万象,莫不井然有序、自然而然地运行着。前人憬于其恒而有信,加以记录,并归纳整理,成为各种可资依循的规律。后人习以为常,视之为当然,反而丧失了对必然真象的探索精神。在过去,中国人视人生为一必然的时间流程,在这观念下,人得以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现代的中国人受到西方传来之自由、平等观念的侵噬,无不痛悔前非,视传统文化思想为国家落后之罪魁祸首,稍有不满即抗争游行,弄得社会动荡、人心惶惶不安。不过,话说回来,凡事物极必反,这原本就是时间流程的规律。再说,如果不经过这种深切的反省,我们将无从认知已经成为生活常规的真实。易经这部三千年前书就的经典,正是专门讨论这个时间流程的著作。更有一些实践者,运
17、用术数,追踪实验,又发展出各式各样命相占卜等判断系统。祇惜国势凋疲、民心涣散,兼以西方自我主义蔚为风尚。流风所及,人所关心者,莫非一己之利害。命相也好,占卜也罢,藉以求知个人利害得失者,多如过江之鲫。而追问其理,以探求真相者,则是凤毛鳞角。如果宇宙有个既定的时间流程,人生就有了被赋与的职责,为了肯定个人的自由,当然会有人否定此一流程的存在。基于人性的特质,越是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人,越希望表现自己的不凡,标榜所谓英雄造时势,人定胜天的观念。如果承认了宇宙中还有支配流程的主宰,一切都是定数,那岂不等于否定了自己的权利与价值?传统的中国读书人,其尊天重道的观念,大公无私的理想,无不来自于对天命的体认
18、。只是天命未必以人类为终极目标,由生命的存在与传承,到讯息的认知与应用,其间历经了千百万年,人类只是下一个场景的序曲而已。在下一个阶段到临以前,人类仍会继续肩负着讯息传承的任务,然而这个讯息却关系着人类的前途。若一个信差知道他所传达的信息,与本身有切身的利害时,除非他能摒除私心,尽忠职守,否则这个传达讯息的任务,显然难以达成。所谓私心,其实是仅见宇宙中之异,未能见其同者。易经阐明了事物变化之理,将之理为公式,是同;而公式展开时的步骤细节,是异。人若根据易经时空之规律,便得以由同见异,由公而见私。人若知道三日后事件之结果,当不会铸下今日之大错。是以所见之同,可以平众人之异,众人无异,天下自然大同
19、。今之学子不知易理,日日嘶喊天下大同,岂非缘木求鱼?既然如此,何以易理蒙尘迄今?盖人类本非造物者完美的设计,活着不过为求继续生存,彼此间能力若相去无几,方能相安无事。随着知识能量的积累,人间的差异已经日益扩大。所幸私心重者,其得失也不过方寸之地,故人间的均衡,到目前尚能勉强维持。事物变迁,原是利害相参,有得有失。设若人人知易,则私心重者,见未来之害,必将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千方百计改变未来。而私心既重,又有权有能者,更将无所不用其极。换言之,苟人有私心而知易,则其所知越多,其为害越大。故唯有私心尽泯者,才有可能知悉真相。如此这般,古往今来在前述人性主导下,信息也能点点滴滴地传承下来,自是玄机奥妙
20、。无私的大德,千载固然难得一二。然而世俗术士,略知天机,既可谋生,还可济世。当人困顿于迷津之中,骤识天命于人世之外,若为上根之人,必当有所悟矣。至若占卜之人挟术营私,既有天机,自有天意,也无须我们凡人俗子操心。人世是人表演的舞台,不到戏剧终了,走到台下,演员是看不到舞台全貌的。有人终其生在台上演戏,却有更多的人在台下看戏,天命也好,人命也好,不过都是一场戏。这其中只有跑龙套的知识分子,他们才有机会既能看到台上,有时也能看到台下。祇惜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现代知识分子把自己置于宇宙中心,不论台上台下,他们都只看到自己。理性上明知宇宙中有个规律,奈何此规律却似现若隐,难以捉摸。他们无法否定自己的
21、价值,便把这种被称为天命的规律贬为迷信。主张社会进步繁荣的人担心,如果人人坐待天命,则整个社会的动力岂不消失于无踪?而重视心灵平安、轻视物质需求的人,则宁见天命之有。宇宙的变化本来自正负两种力量的消长、循环,如果此两种力量趋于平衡,宇宙就成了静止状态。能量是恒动的,有动必然产生变化,变化有体有用,有因有果,无休无尽地开展。在大环境的变化下,小环境因应发展,一一相系。每个人都是环境中的一分子,每个人也都在变化的因果中,影响、被影响,相互循环不已。人受到经验的洗礼,往往会塑造出一种认知,成为个人人生的发展模式。贫困已久的人,向往的是财富;富足一生者,感知麻木,只是患得患失;人被压制后,追求的是解放
22、;受尽欺骗者,对真实最为敏感;遭到物质毒害者,最倾向于精神思维。人们接受了统一规律,社会的变化趋于缓和,个体也能得到平安。长此以往,人就会好逸恶劳,难以应付外界的冲击。然后,社会摆向另一个极端,人开始追求自我,反对任何规范性的约束。个体的价值观开始膨胀,活动空间也相对的减小。人际间的磨擦及对立尖锐化,社会因而注入了活力,一个繁盛且动乱的大环境于焉登场。二、占卜的意义几千年来,求神问卜一直流传于我国社会上。有人宁可信其有,以求心安,有人则嗤之以鼻,斥之为迷信。至于求神问卜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真有其事,抑或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这些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关心。科学家以为神已被否定了,可是直到今天,他们还没
23、有弄清楚,科学所否定的到底是什么?因为神只是一个象征,象征宇宙中一种超越人的力量。这一点科学家不仅深信不疑,甚至这也正是他们力求了解的最终现象。严格说来,科学所否定的,是过去对神的认识基础。比如说,神可以凭祂的喜恶,任意改变四度空时中的连续现象。关于这一点,任何一位求神问卜的人,也绝对心里有数,不可能求得神人来撒豆成兵!中国人之现实,举世无匹,鲁迅的名著阿Q 正传中所描述的中国人,除了自我的生存外,其它什么都不相信。如果求神的结果,十次有五次达不到目的,即使那间庙宇没有被拆掉,保证一定有人只把那里当作公共厕所!求神如此,问卜更是苛刻,大爷花了钱,不捞够本,中国人是绝不甘心的。再若占卜者没有两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易学资料 周易 八卦 预测 风水 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