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皮酚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中医药学书籍_电子版书.pdf
《丹皮酚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中医药学书籍_电子版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皮酚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中医药学书籍_电子版书.pdf(6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 附 2 中草祷 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H e r b a l D r u g 第3 7 卷第1 1 期2 0 0 6 年1 1 月 刁J门11 1 连二d只U 厂L厂L厂L m a n s m b i n o i c a c i d 的成分 无论对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均 有良好抑制作用 对生物体内引起炎症的主要物质过氧化物 酶 有 很 强 的 抑 制 作 用 E 1 2 1 2 5 刺激潜能 没药树挥发油 氛仿萃取物以及其中的7 种 倍半菇烯类化合物 对鼠的耳朵有刺激潜能 在这些被分离 的化合物 中 u r z e r e n o
2、n e f u r a n o d i e n r 6 o n e和f u r a n o e u d e s m a 1 3 d i e n e的刺激潜能非常强且持久 刺激强度比 e u p u o r b i u m 弱 但 与 挥 发 油 的 接 近 2 Me t h y l 4 5 d i h y d r o f u r a n o d i e n 6 o n e l i n d e s t r e n e 和c u r z e r e n e的刺激潜 能 居 中 3 m e t h o x y 1 0 m e t h y l e n e f u r a n o g e r m a c
3、 r a l e n 6 o n e 的刺激潜能最弱 1 3 3 结语 对于没药的研究已经比较深人 但没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及进一步制备新剂型工作做的相对还较少 文献报道也很 少 因为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投人 由于有关没 药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 本文只是总结了一段时期内的研究 成果 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Re f e r e n c e s 1 Y e J H T h e r e a l i z e 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ic a l a c t i o n a n d c l i n ic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s
4、t i c a n d m y r r h J C l i n J A n h u i T r a d i t C h i n Me d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 0 0 3 1 5 3 2 6 4 2 6 5 幻S u n Y Q We i G N a p h t h a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d c o n t e n t c h a n g e o f m a s t i c m y r r h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p r o c e s s J J C h i n Me d Ma t e r 中药材
5、2 0 0 1 2 4 8 5 6 6 5 6 7 3 7 8 仁 9 1 0 仁 1 1 仁 1 2 1 3 T i a n J G S h i S M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n a p h t h a c h e m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o f i m p o r t s a v a g e n e s s a n d c o l l o i d m y r r h J C h i n a J C h i n Ma t e r Me d 中国中药杂志 1 9 9 6 2 1 4 2 3 5 2 3 7 Wa n g W Z h u
6、 Y X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o f K e n y a m y r r h n a p h t h a J D r u g g e r y A n a l J 1 9 9 5 1 5 6 3 3 3 6 H u S M X u X H T h e G C MS a n a l y s i s o f my r r h n a p h t h a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n e n t J C h i n T r a d i t H e r b D r u g s 中
7、草药 1 9 9 9 3 0 1 0 7 3 3 7 3 4 Z h u N Q S h e n g S Q S a n g S M e t a l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s e v e r a l a r o ma t i c s e s q u i t e r p e n e s f r o m C o m m ip h o r a m y r r h a J F l a v o u r F r a g 1 2 0 0 3 1 8 4 2 8 2 2 8 5 D e k e b o A D a
8、 g n e E S t e r n e r 0 F u r a n o s e s q u i t e r p e n e s f r o m C o m m护h o r a s p h a e r o c a r p a a n d r e l a t e d a d u l t e r a n t s o t r u e m y r r h J F i t o t e r a p i a 2 0 0 2 7 3 1 4 8 5 5 B a s e r K H C D e mi r c i B D e k e b o Ama n e t a l E s s e n t i a l o i
9、l s o f s o m e B o s w e l l i a s p p m y r r h a n d o p o p a n a x J F l a v o u r F r a g J 2 0 0 3 1 8 2 1 5 3 1 5 6 Qi n H Z Ma n H M Th e r e s e a r c h o f d e t u me s c e n c e f u n c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m y r r h J J G u a n g x i C o l l T r a d i t C h i n Me
10、 d 2 0 0 1 4 4 9 1 一 9 3 L i a n X N Z h a n g L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u r e o f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r s e u s i n g m y r r h J S h a n x i J C h i n T r a d i t M e d La 西 中医 2 0 0 2 1 8 4 1 0 Z h e n g H S F e n g N P T h e d i s t i l l t e c h n i c s a n d e a s i n g p a
11、 i n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s t i c a n d m y r r h J C h i n T r a d i t P a t Me d 中 成药 2 0 0 4 2 6 01 9 5 6 9 5 8 S i x n e w t y p e m e d i c i n e s f r o m p l a n t s仁 J M e d T r e a t He a l t h C a r e I m p l 2 0 0 1 4 8 A s i f S a e e d M S a b i r A W I r r i t a n t p o t e n t i a
12、l o f s o m e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f r o m o l e o g u m r e s i n o f C o m m i p h o r a m y r r h a J F i t o t e r a p i a 2 0 0 4 7 5 8 1 8 4 丹皮酚的制备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邢国胜 房德敏 周味梅 陈迪 天津 医 院 天津3 0 0 2 1 1 丹皮酚 p a e o n o l 简称P a e 又称牡丹酚 主要是从萝摩 科植物徐长卿C y n a n c h u m p a n i c u l a t u m B u n g e K i
13、 t a g a w a 干 燥 根 或 全 草 及 毛莫 科 芍 药 属 植 物 牡 丹 P a e o n i a s u f f r u t i c o s a A n d r 芍药 P l a c t i f l o r a P a l l 的根皮中提取 分离出来的活性成分 其化学式为2 经基一 4 一 甲氧基苯乙酮 分子式为C g F1 1 o 0 3 相对分子质量为 1 6 6 1 8 性微寒 味苦 辛 具有熔点低 MP 5 1 1 易挥发及水溶性差的特 性 C i l 近年来 随着对P a e 药理作用不断深人的研究 极大地 推动了P a e 的临床使用 本文对其近年药理研究新进
14、展进行 综述 1 P a e 提取 制备方法 2 1 1 1 徐长卿中P a e 的提取 主要方法有蒸馏法 有机溶剂浸 出法 直接蒸馏一 大孔树脂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采用水 蒸气蒸馏法提取 P a e收率可达 1 4 5 0 o 生药中 P a e约为 2 2 7 0 o 在共水蒸馏法 加盐蒸馏法和先加碱后加酸中和的 水蒸气蒸馏法 3 种工艺中加盐蒸馏法是从徐长卿中提妈 P a e 的最优方法 1 2 牡丹根皮中P a e的提取 主要方法有蒸馏法 浸出法等 其中热提法明显优于冷浸法 酸水乙醇 碱水乙醇提取法优于 醇提法 经酸 碱水解提取液中丹皮酚量升高可能是由于酸 碱 增加了P a e 原
15、昔和次级昔的水解 游离出更多的P a e 1 3 人工合成P a e 从天然药材中提取P a e 存在成本高 受 自然条件限制等缺点 因此人工合成P a e 可满足日益增长的 需要 P a e的人工合成大体包括将间苯二酚乙酞化制得 2 4 二经基苯乙酮 再经甲基化制得P a e 两个步骤 但具体的化 学条件 工艺流程和收得率有所差别 包括通过取代 烷化等 合成过程 部分方法总收率可达 5 5 且纯度较高 2 P a e 药理作用 2 1 心脑血管作用 2 1 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多年来国内 外学者对P a e 抗心律 失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深人研究 发现P a e 有明显对抗大 鼠心肌缺血再灌
16、注模型心律失常作用 8 0 1 6 0 m g k g P a e 收稿日期 2 0 0 6 0 2 2 8 中单妈 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H e r b a l D r u g s第3 7 卷第1 1 期2 0 0 6 年1 1 月 附 3 能使大鼠室颇 V F 及室性心动过速 V T 的发生率均有不 同程度的降低 并可有效地缩短持续时间 缩小心肌缺血和 梗死的范围 拮抗心肌损伤 其中8 0 m g k g P a e 能明显缩短 V F持续时间 降低 V T发生率 但是 V F发生率无明显影 响 缩短V T持续时间作用也较弱 而
17、1 6 0 m g k g P a e 对V F 及V T的发生率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并缩短它们的持续时 间 2 个剂量P a e 使心律失常分数分别下降了3 3 和 5 5 使心肌梗死范围分别缩小 1 0 和 2 0 从而降低了心律失 常 发 生 的 严 重 性 3 从电生理角度来说 自律性 a u t o m a t i c i t y A M 增高 折 返及延迟后除极 d e l a y a f t e r d e p o l a r i z a t io n D A D 引起的触 发活动 t r i g g e r e d a c t i v i t y T A 是自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之
18、 一 P a e 体外显示出抑制豚鼠右心室乳头心肌细胞 A M D A D及T A的作用 其中1 8 X 1 0 m o l L P a e 组 肾上腺 素闭浓度由对照组的 1 2 8 士0 5 7 p m o l L升高为 1 5 6 土 0 5 3 K m o l l 1 8 X1 0 3 m o l L P a e 组 肾上腺素闭浓度由 对照组的 1 2 2 士0 6 2 p m o l L升高为 6 2 2 士2 1 1 t A m o l l 提高了近 5 倍 同时 1 8 X 1 0 3 m o l L P a e 能明显 减小哇巴因诱发的D A D幅值 而当基本刺激周长为2 2
19、0 m s 时 T A数量由 5 5 士1 0 降至 0 7 士0 3 另外 4 0 0 f i g ml P a e 可使分离的单个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 c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d u r a t i o n A P D 明显缩短 A P D 和A P D 由给药 前的 3 5 2 士2 7 4 1 6 士3 3 ms缩短至 1 6 8 士2 0 2 6 5 士 2 3 m s 分别缩短了5 2 2 和3 5 6 0 o 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 位幅值无明显改变 可见从电生理方面显示出P a e 抗心律失 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A M D A D及T
20、A有关 C s l 近 年来从膜离子通道水平研究发现 P a e可浓度依赖性阻断钙 离子通道电流 l e a 并使 I c a的I V曲线上移 但不发生偏 移 也不改变I V曲线的形状 5 0 和4 0 0 1 C g m L P a e 使其峰 值 由 9 1 6 7 士1 9 7 3 p A分别降至 5 8 3 3 士1 0 8 8 和 2 5 0 0 士1 2 0 0 p A 抑制率分别为 3 6 4 和 7 2 7 说明 P a e 可能对钙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 提示它具有钙拮抗剂作 用 从而表明P a e 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对钙离子通道的阻 滞作用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对钙离子通道电流
21、的阻断作用 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C s 7 2 1 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a t h e r o s c l e r s i s A S 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是许多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 也是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焦点之 一 寻找能有效对抗 A S的药物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 一 经兔 鹤鹑 大鼠等多种动物实验已经发现P a e 具有明显 抗A S的作用 7 5 1 5 0 m g k g P a e 可明显降低兔动脉粥样硬 化模型血清中总胆固醇 T C 和低密度脂蛋白 L D L 水平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显著降低兔主动脉斑块面积 内膜 中膜厚
22、度比及内膜泡沫细胞数 病理学观察显示P a e 可不同 程度地减轻主动脉的病变1 6 1 临床显示 A S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其血浆脂质过 氧化物量的增加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醋量的升高呈正相 关 L D L可能经修饰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皮细胞 E C 功能障碍 导致A S 这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在鹤 鹑和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研究中已经发现P a e 具 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和减少血浆L D L氧化修饰 o x L D L 的 作用 口服 3 0 0 6 0 0 m g k g P a e 后 可明显降低鹤鹑血清 T C L D L 极低 密度 脂 蛋 白 V L D L 载脂
23、蛋 白 B 1 0 0 a p o B 1 0 0 量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H D L 量和 H D L T C H D L Z H D L a a p o A a p o B o 比值 并不同程度地降低低切变 率下全血比戮度 血浆比猫度 凝血因子 I 比猫度 红细胞聚 集性 显著减少主动脉壁及肝脏T C量 缩小粥样斑块面积 抑制主动脉脂质斑块形成 P a e 1 5 0 3 0 0 m g k g 还可明 显抑制高脂大鼠血清 主动脉及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 不仅 3 0 0 m g k g P a e 显著减少高脂大鼠血浆L D L的氧化修饰 而 且在 4 0 2 0 0 1 0 0 0 p g
24、m L质量浓度下 对健康人血清L D L 的体外氧化修饰也有极显著抑制效应 P a e 这种较全面的调 整脂质代谢 减轻高脂血症动物血清 主动脉及肝脏脂质过 氧化反应 降低血浆o x L D L生成量 抑制L D L体外氧化反 应及改善血流状态的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血管E C 可能是其 抗A S的重要环节C 8 1 此外 P a e 还可通过升高血清一氧化氮 N O 和血浆前列环素 P G I 降低血管内皮素 E T 作用来 保护血管E C N O在生理浓度下被视为能阻止A S病理发展 的内皮保护性分子 E T则是目前所知最强的血管收缩肤 当E T增高到一定程度时 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进一步损害 E
25、 C 从而促进A S 形成 P a e 1 5 0 m g k g 可显著降低血浆 E T量 3 0 0 m g k g P a e 可使血浆 P G I 水平明显上升 同时 P a e升高 6 酮一 前列腺素 F l a 6 K e t o P G F l a 可使 T X B 2 6 K e t o P G F l a 比值趋于正常对照组 这也有利于保护高脂 血症大鼠血管的E C 逆转内皮功能障碍 减轻大鼠主动脉病 变程度 从而减缓A S进程 这可能是其防治A S的另一重要 机 制 仁 临床与动物实验已经发现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 MC 是 A S斑块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 其增殖在A S的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学 传统中药 用药 中国药典 中医药学 药性 用药 附子 丹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