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_中医药性学术论文.doc
《第十五章_中医药性学术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_中医药性学术论文.doc(1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第十五章 补 益 类以补充人体精微物质、增强机能,从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所谓虚证,不外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与之相对应,补虚药则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补气药:主要用来治疗气虚证的药物。归结于脏腑,肺主一身之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临床多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使用本类药物,应注意补中有行,即补气之中酌加行气之品,避免呆补滞气。补阳药:主要用来治疗阳虚证的药物。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诸脏阳虚多本于肾阳不足,故补阳药多与肾脏关系密切。但本类药物多偏温燥,对于阴虚火旺者应避免妄用。补血药:主要用来治疗血虚证的药物。血虚日久,常可导致阴虚,阴血关系密切,故补血同时常用补阴药,补阴以生血。又血能载气,气能生血,气血关系密不可分,因而补血往往与补气共施,补气以生血。但本类药物多偏于滋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妨碍胃气。补阴药:主要用来治疗阴虚证的药物。归结于脏腑,主要与肺、胃、肝、肾四脏关系密切。又由于阴阳互根,阴虚日久,常可及阳而见阳浮、内热之证。故补阴同时应注意制阳。且本类药物多具滋腻之性,使用时仍应注意防止碍于脾胃运化,避免呆补。总之,补虚药适用于确有所虚者。对于邪盛之实证,避免轻用。即使扶正以驱邪,也应选准时机,避免滥补,造成“闭门留寇”。同时,一味补益,难免壅滞,应充分理解“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原则,灵活补益,避免呆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草药学术论文 中医学术论文 中药学术论文 中草药学术资料 中医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