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師講解針灸(橫版-至dvd2孔最)_中医经方书籍.doc
《倪師講解針灸(橫版-至dvd2孔最)_中医经方书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倪師講解針灸(橫版-至dvd2孔最)_中医经方书籍.doc(34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倪版针灸讲座因為參與整理金匱的聽寫版,所以針灸聽寫版的豎轉橫的工作暫且告一段落,希望網友能夠接力搞下去!等到完成金匱的任務,再來繼續本工作!建議各位網友在講豎版改為橫版的過程中,還是使用繁體字,便於校對!感謝倪師,感謝各位網友!阿彌陀佛!by菩提路2010-6-12DVD1針灸的使用比中藥早了約一千年。從古到今,中醫的針灸在施治上有幾個大原則。第一章1、使用時機遇到氣血大虛、重病、剛剛失過很多血、病患完全沒有元氣的時候,這時候我們不下針。另外,剛做完愛,行完房事後,也不針;時機不好,運動過後、大汗後也不針。喝酒後,不針,體力不夠,不下針。針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從盛冒到癌症都可以。針灸及中藥都
2、是可以獨立成為中醫的一個部門的。所以,此時我們不談中藥,只談針灸來治病。而日後我在教各位傷寒、金匱,大家也一樣把針灸忘掉,全用中藥來治病。灸呢?我們叫丩一又,就是久下加一個火字。用灸時就必須用艾絨,為什磨要用這個艾草。在古代,部隊裡沒有西醫,只有中醫,那個時候都是中醫。那部隊沿路開拔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補給,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沒有水的話部隊就不能行勤。中醫如何去找這個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強,再艱難的環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個特性,就是向下,艾會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後煙就往上升。如果部隊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將艾草堆在土裡燒,這時叫人到各處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煙冒出來的地方,那個地方下面
3、就有水。為什麼要灸?當針力不及的地方,我們就會用到灸,氣血大虛時,可用灸的方式處理。我們有幾種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薑灸。所謂隔薑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薑,先戳幾個洞,我示範給諸位看。拿一些艾絨捏成金字塔狀,再將它放在生薑上面,這樣一個單位叫一壯。在灸的時候,這個生薑片不用換。不要灸五壯,就換五片生薑。燒到溫熱,不用燒到很燙。感覺溫熱不用很燙時就換一壯,在旁邊放一個水盆,未燒完的艾就丟到水裡熄滅掉。若不放水在裡面,碗就會燒破。灸的時候,灸單數不灸雙數,艾為純陽,取陽數。若灸後起了水泡,就從皮膚旁連用消毒過的針刺一個小洞,把水慢按排出來。不要把皮膚撕掉免得造成疤痕,灑上一些一硫磺粉及大黃粉
4、就可以了。因為艾本性向下,它的本性是屬陽的。譬如說,不論是甚麼病,灸膏盲灸百壯,無所不療。灸到口乾舌燥都沒有關係,小便都會有艾草味。第二個灸法是隔鹽灸,我們在灸的時候,用鹽巴填滿神闕穴(就是肚臍),再放艾絨上去灸。先將鹽炒熟,精鹽不能用,要用青鹽,要等鹽變溫一點了、涼了,再倒在神闕穴上。否則會把肚皮燒壞了。當病人下痢時,不管是寒痢或熱痢(只要是食物沒有消化就是寒,熱痢的話味道會很臭),灸神闕就可以了。第三個灸法叫隔蒜灸,灸一個就是一壯。當久咳的時候,因蒜是白色的,辛辣色白,才能入肺,放在舌上。因為舌為心表,把舌頭往外伸,灸後心臟力量加強。心和肺最接近,這時候我們去灸,咳嗽就會好。那你不要拿生薑
5、,要用蒜,肺的問題,我們要用隔蒜灸。灸的用途非常廣,比如說被毒蛇咬傷、蠍子、蜘蛛咬傷,任何的毒物咬傷、破傷風都可以用灸。什麼是破傷風,比如說今天你手上有傷口,又去整理生銹的鐵釘,在臨床上面怎麼做呢?有個病人來找我,手指頭紅腫,從手指頭一路紅到手上。我們在介紹中醫的時候,我會慢慢把中醫的原則跟諸位講,我們有兩種方式,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倒底是越來越嚴重,還是越來越好。當病進時,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就像我剛才說的,如手有傷口被感染或被毒蛇咬到,這時會感到毒往身上走。而病退時,就會由身上往四肢走。譬如,原來是痛在肩,第二天醒來,病雖還沒好,但我的肩不痛了,但是痛到手臂上了,這就是病在退了。當病在退的
6、時候,處方不能改,所針的穴道也不能改,要等它病好了為止。若病仍在進時,就表示你的處方、穴道錯了!這時你就應該想想怎麼去解決它。當這個病在進時,像病人手指頭破傷風紅腫,我一看,針都不用下用隔薑灸。他走到這邊的時候,我們在這邊的頭上面灸,病人手粉紅色,很痛,痛到不能動,我就在頭尾灸兩壯,灸完兩壯後才幾分鍾而已,就在退了,退到手掌心,退到勞宮時,就知道病離開心臟。到後來我就沒有幫他灸了,因為艾草在燒起來的時候,很像大麻的味道。我在美國的診所,一燒起來的時候,常有人說:有人在抽大麻。所以我沒有再幫他灸,而把窗戶打開,透透空氣,然後隔雨天病人回來,那天從診所走到停車場,他手都不痛了,也可以開車了。來的時
7、候是一雙手開車的,回去時可以兩手開車了。如果說,你覺得打破傷風針很好,打疫苗很好,那就去打吧,實際上沒什麼大幫助,破傷風時,連藥也不用吃、針也不用下,用灸就可以好,所以我們用灸的機會很多。還有皰疹、腰蛇、頸蛇。長這樣一圈,看起來紅紅的一小粒,長皰疹的時候,我們有兩種燒它的方式,如病人皰疹是長這樣子的,在皰疹的頭尾隔薑去灸它,它就不會再蔓延了,過兩天,皰疹就變短了。我們還是一樣在皰疹的頭尾灸,慢慢去灸,反正就是把皰疹包圍起來。這是一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過去古代看到皰疹,就去拿蜘蛛網,把這蜘蛛網平攤在皰疹上面,因為蜘蛛網很黏,用薄薄的蓋一層,瞬間一燒就燒掉了,燒完後,五天到一個星期,皰疹就治好了
8、。皰疹比米粒還小,像五味子,粉紅色,很痛。現在不要去拿蜘蛛網了,可以用薄薄一層的幹棉花,不要用有酒精的棉花。但棉花黏不住啊,它不像蜘蛛網,沒有那個膠質,所以我們放點凡士林在上面,因為目的是燒嘛,如果是你的爸爸媽媽就輕輕一燒,燒完就會整個幹掉,如果是你的仇人,用多一點棉花燒。我們平常用全蠍,把它烤幹,你不要拿蠍子給他吃,全蠍粉去藥房買也可以買到。但過去是把蠍子燒烤成金黃色,但現在藥房已有全蠍粉,味道很腥,你可以放到膠囊裡面去,可以吃八到十顆。所以皰疹很好治。2、針灸的禁忌一般熱症不用灸法。當感冒發燒,病人已經很熱了,就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
9、灸、陰部不灸。病人有痔瘡時,已經是熱了,也不能灸。針灸有些禁忌。有一個歌訣,針而勿灸,灸勿針,針經為此常叮嚀。庸醫針灸並施,從施患者炮烙刑。過去呢,針就是針,灸就是灸,歷代就一直就是這樣子。但從文化大革命以後,變成那裡痛針那裡。要真是如此簡單,就不用讓針灸啦!而且效果又不好,手法又變得開始花俏了。針灸大成是我們的教科書,書上所說的地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叫我們對稱治療。但像剛才帶狀皰疹當然是在天應穴上灸。臨床下針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但大陸的中醫沒有看過這種書,而且在文革燒掉了好多好書,好的中醫也都給鬥爭掉了。所以他們治不好病,只好變些花俏的手法來吸引病人,變成針上頭放個艾絨,讓病
10、人更痛苦。古有明訓,針就是針,灸就是灸,我們要分開使用。另外,補充一點,我們還有一個灸法是米粒灸。我們把一點點的艾絨,捏成像米粒一樣大。用凡士林先塗在欲灸的穴道上,將它放在上面灸。用在什麼地方呢?如鼻竇炎、雞眼,我們用香采點,灸三個、五個,就看病有多深。這是灸的大原則。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這是原則。所謂不痛灸到痛止的意思是。一直灸直到當你碰到患部病根的時候,那開始產生了痛,對不對?就表示到了。那怎麼知道痛灸到不痛?像腫瘤就是。在腫瘤痛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最高明的醫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傷病人的元氣。而西醫的手術,即使宣稱手術很成功,但這個刀開下去後的結果如何,你需要慢
11、慢去體會它!若去開刀,還是會長回來的。當然,如果是你的情敵,叫他給西醫開刀好了!3、針灸的急救法我們再下來講針灸的急救方式,我們可用在很多地方。當有人發病,昏迷過去時,他可能是心臟病,也可能是中風,溺水。我們不管是甚麼原因,第一個先針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溝處,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處下針,下針時,針要斜刺往上;若沒有針在手上呢,掐人中。若仍未醒,第二個就是十宣放血。為什麼叫十宣呢?就是在十隻手指頭的指尖放血。比較沒有常識的人呢,都是一個一個手指尖放。一個一個下,太慢了!我們可以一次捉五個手指,針拿起來,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隻指頭一起擠放血。這是老師傅的手法。若仍未
12、醒,再將腳的十個趾頭尖放血,若還沒醒,就再下湧泉穴。將腳掌一握起來。會看到人字紋,人字紋的紋頭就是穴道。這是我們的急救大穴,你不要拿一個三寸針下去。若還不醒,就在百會放血。百會穴一般是放血用,我們不下針,當病人整個臉都是呈現紅色時,就是剛中風,就在百會放血。百會穴怎麼找呢?從額頭往上到頂,再由兩耳尖直上,兩線相交的一點,再往後半寸,會摸到一個凹洞,就是百會穴。放血時,讓病人躺下頭靠著床沿往下垂,在百會放血後,病人會感到一陣清涼,涼到嘴巴,就可以講話,涼到手腳,手腳就可以活動了。在急救時。管他有無執照,沒有人會告你的,急救就去救。若碰到美女,就用嘴對嘴呼吸也可以。不要管太多!這是我們的急救方式。
13、3、火罐的使用時機針灸的器具,還有火罐。過去是用大小不同的竹子,做成杯子一樣。把杯子先用火燒一下,就罩在要拔的地方。過去的郎中帶著各式各樣的火罐,裡面呢,放只螞蝗,這個吸血的螞蝗,會吸膿,還有麻醉作用,這是他的天性。傷口爛了,裡面化膿,對它來說是人間美食啊!在現代呢,美國有消毒過的螞蝗。我們用真空的拔火罐。火罐有不同的size,用真空的來吸。我在介紹火罐,並沒有介紹那個廠商。火罐用的時候就要拿火罐槍將空氣吸出來,拿的時候後面的尾巴一拔,氣就放出來了。你們命很好,我們在學針灸時,是用點火的。當時,曾有個太太,不小心頭發燒了一個大洞。火罐除了可以吸膿還用來放血,用火罐放血的時候,抽一點血出來,就起
14、罐。有些地方不能拔火罐,例如乳中,否則乳頭會流黃水出來。多汗的地方不上火罐,頭部也不用火罐。在外科急性扭傷的時候用的很多,受傷時馬上在扭到的地方上火罐。還有痔瘡,現在是用放血針。刺完以後,就用火罐把它吸出來。西醫的放血針做得很好,針尖呈三角形,很銳利,放完後就可以直接丟掉。待會我們介紹針時,再跟各位講,這是第一章的基本概念,我們休息一下!第二章1、針灸穴位丈量方法我們進入第二章先介紹,這穴道丈量的方法。諸位一定要曉得,知道穴道丈量的方法,才不會找不到穴道,否則即使你知道要紮什麼穴道,結果你心到手卻沒有到,紮錯穴道也等於沒有紮。那我們丈量的方法,第一個我們叫同身寸。所謂同身寸,因為每個人的高矮體
15、格都不一樣,像我在美國,NBA球員來的時候,門都走不進來,摔跤手進來,門也進不來,要側的進來,個子大到這種程度,所以你不能用我的寸來量他的,每一個人的寸都不一樣。怎麼量這個寸?把中指頭彎起來,這兩個橫紋頭,點跟這個點之間我們定羲為一寸,這是同身寸。你不用去一個一個量,三個指頭拿起來,這是兩寸,四個指頭是三寸,以連接手掌的指端為長度標準。你看的時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這是我們的同身寸,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所以每個人的寸都不一樣,這是同身寸。我們在運用的時候,同身寸大部份用在四肢上面,還有經絡之間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個獨立的丈量方式(指均等法取穴)。待介紹任督二脈,我會
16、再講,基本上是以同身寸為主。2、一般針刺入穴方法我們下針有深有淺,一般言,我們有受季節的影響,比如說在春天下針就要比較淺,秋冬的時候,針下的比較深,這就好像我們釣魚一樣。冬天的時候,魚都在比較深的地方,針就要下到骨邊去。春夏的時候,天氣比較熱,所以針下的比較淺,這是一個觀念。還有,就是中醫認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臟在管,血脈是心臟在管,骨是腎臟在管。一般下針的時候,如果病在皮毛,我們針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們下在肌肉,病如果是在血脈上面,我們就紮在脈的旁邊,如果病是在腎臟,我們會從皮膚下針一路下到骨頭旁邊。看這個病情在那裡,決定我們下針的深淺。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介紹完以後,我們就開始
17、講針刺手法及補瀉手法,這個都是最傳統的針灸方式。過去我們有一句話,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餅”。這指的就是針刺的深淺。腹部上扎針的時候,可深針,背上扎針,就不可以深針,否則會紮到內臟。紮到肺會引起肺氣腫,但也不能說腹深似井,就紮那麼深,不能亂搞。還有,胖子瘦子下針的深淺也不一樣。下針有個規距在那邊,不能隨便,有的穴道本來就淺,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過去,也無此需要。過去醫書如針灸大成提到入針的方式,下針的時候,要病人咳嗽一下,針就同時下去了。為什麼以前是這樣子,因為那時沒有針管,同時,以前針的技術很差,過去的針像火柴棒那麼粗,我們看黃帝的九針,針灸大成的九針畫的圖,那九種針根根都像火柴那麼粗,所以扎
18、針比較痛。用咳嗽,咳,針就下去了,現在有針管直接拍進去就好了。美國政府規定,紮一次一針,只能紮一次,所以你不用咳。不然中風病人,要下個十幾針,要咳很多次,所以說不要去咳。要知道穴位,知道大概的位置,針怎麼進去,這是有原則的。你要用手去摸質感,這是皮膚上的感覺,一般穴道絕對不會在肌肉上面,你摸兩個肌肉中間穴位永遠在肌肉、筋旁,你摸上去有兩條,就在縫隙上下針,絕對不會在肌肉上面,沒有這種穴道,穴道都在兩條肌肉中間,或者是肌肉和骨之間。比如說,我們下腳上的針,都下在骨頭旁邊,一定是在肌肉和骨旁邊,不會說直接紮在骨頭上面。穴道或者是在肌肉和筋之間,身上有很多筋,穴道也不會在筋上面,一定在筋和肌肉中間,
19、或者是在筋與筋之間,絕對不會在筋上面。比如說,心包經,我們有兩條筋把它分開來,從這縫隙下進去,絕對不會下在筋上面,也沒有任何穴道在血管上面,一定是在血管旁邊,你不能說摸到一個血管,以為找到了,正對它下進去,那不是穴,根本不是穴道。穴道一定在血管旁邊或在筋和筋之間、筋和肌之間、筋與骨中間。絕不會在骨上面。不要看到一個骨頭,硬要戳進去。所以說,穴道一定在筋和骨之間。筋骨之間的穴道我們常踫到,像腳踝的地方,都是筋骨之間,不要直接紮在肌肉上面,也不要紮在骨頭上面,也不要紮在筋上面。當你們穴道位置找到以後,就用摸的,就知道那個是正確的,針下進去就對了。這是我們基本上找穴,下針位置的取捨。3、成人輿幼兒的
20、不同成人與幼兒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針,幼兒不留針。幼兒我們有一個特別的名稱,我們叫單刺。我們留針,留二十分鐘,留針之後會做補瀉,像中風的病人,留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沒關係。起針的時候很重要,拔針的時候,若這病人是你媽媽,這個指頭放在那,慢慢的拔出來,出毛孔的時候,稍停一下,停個三十秒,再慢慢出來,這樣一滴血都沒有。這是我們出針的方式。因針頭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會把血帶上來。這是起針的方式,不要一直用力拔出來。那小孩子用單刺。當小babY發燒感冒,拉肚子,下針效果很快,什麼叫單刺?針進去撚一撚就出來了,根本不留針。那些穴道可以單刺,我們經絡學再講。小孩子穴道治療
21、很快,所以你不能讓小孩子留針二十分鍾。幼兒的定羲是以十四歲做為標準,十四歲以下,單刺不留針,十四歲以上,就留針。下針時,叫病人采臥姿。針灸下針後有一種現象就是暈針。為什麼?因為中醫有一句話,藥不瞑眩疾弗瘳。這句話,出自後漢書,所謂藥不瞑眩疾弗瘳,就是說一種治療方式,沒有產生瞑眩的話,這個病不會好。我們每次扎針,若病人產生暈針的現象,起完針,病人會感覺效果很好。可是有一種暈針的現象,是因為病人的姿勢不對。姿勢不對會產生的暈針,所以我們要病人采臥姿。讓他躺到,扎針最好。不要讓他站著紮,或坐著紮,都容易暈針。躺著紮最好。4、姿勢不良,暈針的處理先下人中,會很痛。暈針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將胸腔
22、的扣子打開,空氣流通就會醒過來。暈針不會死的,到現在還沒有因暈針而死的。如果你是很性急的人,不醒就十宣放血,腳指頭再放血,回家叫病人怎麼走回去?太過也不好。5、現代常用的針號概念現在我們常用的針,比如說3215,32是針號,數目字越大,越細,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很粗就像螺絲刀一樣,32號已經很細了。15是一寸半,號碼小,粗一點,有2815平常多用32。也會需要28號針。有時候開刀後傷口變得很硬,針紮不進去。或還有一些腳腫在那,有瘀血塊,就用28號針紮進去。一寸半的針通常用在肌肉、四肢上、手指頭旁。手再肥也不會像身體那麼厚,通常用一寸針來紮,剛才這針就走一寸針,你看這代號3210,32不變,粗
23、細不變,尺寸變。像這比較長,這是所謂3230針,三寸針用來透穴。有些地方會用到透穴,當場透就好了。針灸是立竿見影的。做的不好,就沒有感覺,但也不會壞事。除非你紮得太深了。古人才不去負你的責任呢,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都可以用透針,透的時候不但不傷筋,不傷骨,不傷血脈,連一滴血都看不到。腳傷、腕骨痛,針一下去當場痛就去掉了。中醫如果以後發展起來,全世界醫療費用可減少非常多。還有放血針,現在放血片,古代的針呢,拿給你們看。6、黃帝時代的九針型式這個九針圖,你們在針灸大成裡面看到的九針,這是原圖,原樣、原寸,手工做的,毫針用得最多。各種針的形狀,各有不同使用的方向。過去的老師傅的針呢,都是用棉布包拿下
24、來,口水沾一下,隔著衣服,針就下去了。針彎掉了,丟在地上磨一磨,一樣就下去了。以前沒有不銹鋼,不是金就是銀,金太軟銀太脆,都必要做粗一點。我們現在用的針就不會斷了。只有針身跟針柄接合處容易折斷,所以我們下針都會留一點針身在外面,不會整只插下去。若一旦斷在裡面,兩指同時一下壓旁邊的肉,針就出來了。有人說斷了針會跟著跑,那是胡說八道。我紮到現在,還沒斷針過,因為針是不銹鋼的。過去發生的事情,現在不一定會發生。7、十二經納天干歌現在介紹天干歌及地支歌。第一個呢,我們叫做十二經納天干,在介紹十二經絡之前,諸位有些觀念要有,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為了押韻好念。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老中医医案 当代中医世家 傅青主 倪海厦 黄煌 黄元御 刘渡舟 黄成义 中医名家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