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扫描3气学教材三 [39讲上]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 上中医学习书籍_电子版书.pdf
《高清扫描3气学教材三 [39讲上]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 上中医学习书籍_电子版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扫描3气学教材三 [39讲上]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 上中医学习书籍_电子版书.pdf(290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1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 及 黄帝内经 上册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 及 黄帝内经 上册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2 升降开合一气转 清静无为大道生 内经伤寒一气贯 返朴归真道自然 感恩老师 感恩整理文字的师兄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3 大千老师感言 大千老师感言 感谢各位整理我的讲课录音 当时由于工作繁忙 没有什么准 备的时间 基本都是边讲边发挥 里面有很多不当的地方 我至今 还有些不忍 担心误了听众 现在提醒大家听时知其大的方向即可 不必执于细节 我之所以以气之角度给大家讲中医 内经 重要因 素即希望大家了解气界 我们现在的人见的是形 听的是声
2、触的 是物 如果没有人说出气化成形的道理 那么大家可能真就囿于形 界 不能跳出形的思维 我国文化之所以可贵 也即知道形上的世 界 气与神 中医亦是神气文化的一脉 若不解神与气 尤其是气 则内经 伤寒 本草是不可以解释清楚的 希望大家能关注气的规 律 努力从这方面理解中医经典 中国文化 想必会有思维的一个 飞跃 对临床也是大有益处的 中医要想复兴 神气文化必须回归 临床疗效必须上来 不然也是虚火 不能长久 录音由民间中医讲堂整理群整理 在此感谢大千老师的精彩讲课 感谢安时处顺班长发起整理大 千老师的录音 感谢如岳和观月两位管理员认真分配任务 感谢所 有参与整理的人员 同时感谢德明中医整理组的各位
3、同学积极参与 对讲稿进行多 次审核及校对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4 目 录目 录 第一课 20071102 大千老师介绍气学中医中医 5 第二课 20071106 气学中医八大原则 10 第三课 从气学中医角度讲十二生肖 13 第四课 总结十二生肖 病例及 内经 33 第五课 20080115 问答 阴阳应象大论 53 第六课 20080122 阴阳应象大论 73 第七课 20080129 阴阳应象大论 93 第八课 20080226 如何开方 115 第九课 20080304 阴阳应像大论 137 第十课 20080311 五脏五味体用 155 第十一课 20080318 体用及望
4、诊 169 第十二课 20080325 阴阳应像大论 178 第十三课 20080401 阴阳应象大论 196 第十四课 20080408 阴阳应象大论 211 第十五课 20080415 阴阳应象大论 228 第十六课 20080422 犀牛角和鹿角 串讲阴阳应象大论五段论 244 第十七课 20080426 答疑解惑 261 第十八课 20080429 答疑解惑 273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5 第一课第一课 20071102 大千老师介绍气学中医大千老师介绍气学中医 中中 医 医 紫蔓菁整理 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后缀都用气来结束 比如心气 肺气 肾气 小肠气 肝胆之气 三焦之气 唐
5、宋以前还不断的把气字附之于书 而明清之后对气字的记录显然就越来越少 了 包括在教材里 五脏六腑几乎不谈气了 气最终缩短到与气血的血相对应的这个气 在这里正一下名 我与很多朋友交流过 他们问气学中医为什么只谈气不谈血呢 当时告 诉他我们谈的气是广义的气 不是气血的气 内经 上有 故血之与气 异名同类焉 内经 上只说肺气 肝气 心气 从来不说肺血 肝血 心血 肾血 可见对气的描述 是广义的大气 而不是狭义的气血的小气 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气学中医中医谈的是广义 的大气而非狭义的小气 大气包括气血津液和一切形态 气学中医中医把人和其他一切事 物不管活的 死的都理解是一团气 气包括一切万象 大到宇宙小到
6、一个细胞 人身水火 一团气 气就是一个太极 但是太极太抽象了 而气容易理解 就像蒸笼蒸出的气 天上 的云气 水中蒸腾的水蒸气 气球中的气 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气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为 什么气字一直很微妙玄通呢 气界于两个层次 向上通于玄而又玄的生命存在 往下接于 有形的物质 气在中间是一个媒介 也就是说气学中医中医分三个层次 神 气 形 西 医走的是形 从解剖开始做 血脉细胞组织包括分子都是形的层面 中医则建立在气学中 医而非形道层次 所以中医自古不重视解剖 因为形道是形而下之 上医守气 下医守形 中医立足点远远高于形的层次 或者说指导着形的层次 形气是同一的 气依附于形 形 受气的指挥 气化而成
7、形 任何东西有气才会成形 人活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气在 神气去则人身亡 气是主人 主人在则人能动能言能笑 主人去则生机断 但气并不是最 高的层次 因为医是世间学 所以只有用气的层次来指导中医 指导人们养生治病 再往 上是神的层次 神统气 气化形 神依气 气托形 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神的层次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6 就不多说什么 只就气的层次来展开 四部经典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都是前人在清楚理 解气机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看得很明白很透彻 后人如果读不懂就越来越读不懂 后世对 经典的注解汗牛充栋 且越解越偏 道理即源于此 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观察到气之所舍 以及
8、运行规律 抛开了气而从形的层次来讲四部经典就不切题也就不可能入室 目前的 环境不适合气学中医中医的发展和推广 这样来说大概比较抽象 大家可以结合伤寒来理解 我把伤寒的太阳病简单串一下大 家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就会明白气学中医的观点在伤寒的太阳病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想象有一团生机勃勃的气 里面充满了生机和变化 所谓一气之流行 一气之盈缩 这团 气不是死的 而是和外面的气相互交通 同时里面的气也是相交通的 出入废则神机化 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素问 六微旨大论 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气的生生不息 流 演无穷 内外交通和上下相应 比如一个人过来 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这个人 就是一团 气 一团运动的气 这个
9、人不断的呼吸吐纳 气就不断的盈缩变化 心肾之气相交 肝气 上腾 肺气下降 心气部于表 肾气治于里 脾胃为中转流运之气 下面的气重浊 重浊 和轻浊之气二者相交 这就是气学中医中医整个的理解方式 张仲景写 伤寒论 时天气很冷 人们穿的也少 人得伤寒是因为穿的衣服单薄 为 寒风所吹拂 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人有一定的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 但是外在环境 的突然改变会使这种能力消减 当没有能力适应外在环境的时候人就会得病 整团气就会 失调 伤寒论 开篇就讲人伤于寒 伤于风 一个是伤寒 一个是中风 古人理解就是 伤于寒邪 中了风邪 现代人解释这些词语都不是直译 其实它们都是可以直译的 古人 从气的角度来理
10、解就这样直说了 伤寒的寒不是风 不是寒冷 而是寒气糊上人身之后 人的皮毛毛孔本能收缩 因为要保护体内所有的热气不能散失掉 所有的毛窍突然紧闭 或者没有来得及紧闭 被风冷之气闭住了 如果寒气去 那么所有的毛孔可以很快打开 但由于中寒严重或者久久中寒 因为人不可能出去中轻微的寒就得伤寒 很重的寒气袭于 人身才会得伤寒 毛窍都闭住了 而且不能及时打开 为寒气所侵蚀 失去了控制 打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7 不开了 这时会产生一种什么变化呢 人的体温内外相交通 原来三十七度 外面温度低 人体通过毛窍不断地向外辐射热量和生气 如果所有的毛孔突然闭住了 热气无从散失 那么就会聚在里面发热 正像
11、素问 热论 上所说 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 就 像一个屋子一样 突然门窗紧闭 里面点一个火炉子 温度马上就升上来了 这时候人就 会发烧 这就是发烧的最原始解释理论 毛窍为寒邪所闭 郁里发热 无汗是麻黄汤证 麻黄有解表的功效 喝了麻黄汤人发汗 通过麻黄汤的药力冲开体表郁闭的寒邪 使毛窍 重新打开 通过汗液的方式把体内郁热排出去 同时解了肌表的寒邪 人就豁然而解了 这就是伤寒者麻黄汤 无汗麻黄有汗桂枝 下面马上讲桂枝的道理 现在很多病 人一发烧就退热就吃清热的药 这肯定是错的 这要看情况 如果是寒 邪在表 郁者发热 当然是发汗 就是 内经 上说的 彻衣解惑 就像人一下脱了衣 服一样凉快了 如果不
12、解表热邪就无从散失 中风为什么一般都说有汗呢 其实中风都是 中风寒的风不是风热的风 和伤寒很相似 只不过没有毛孔闭合 风邪大于寒邪 风邪吹 的肌表之气丧失了调节能力 毛孔来不及闭 那 人体之气 就不会严重郁闭住 所以无 汗是高热 有汗一般热度不会很高 只是风寒邪气把体表的机能一下瓦解了 人处于失控 的状态 就出现了不自主地有汗 为什么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来解 表邪 呢 麻黄汤 也可以解 只不过有汗 人是体虚的 用麻黄汤担心身体消耗过大 没有必要用麻黄汤 毕竟麻黄汤有伤正的嫌疑 桂枝汤很简单 桂枝辛甘而热 行经脉之中 桂枝汤又叫做复 脉汤 阳旦汤 行于十二经脉 走一圈 带着人身的正气和药气走一圈
13、之后把全身所有 不适的地方全都恢复正常 让卫气不共营气 营气不共卫气 营卫不和的局面消失 用桂 枝汤打了一圈 营卫一下就通了 就像两个人不和 有人做一个和事佬一调和 两人相视 一笑 这事好了 桂枝汤与和事佬的道理是一样的 喝桂枝汤还要啜热粥 热粥是食气 饮食之气 药食之气 包括人身的正气被桂枝汤带着温暖一圈 凡是不适的地方都适了 所有的毛窍恢复正常 正气恢复了邪气就散掉了 这就是有表邪的两个典型汤证 桂枝汤 麻黄汤 如果邪气没有解或者出现其他情况 假如闭得很厉害 使人身极度郁闭 马上就高热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8 起来了 出现了烦躁等症状 这就是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和麻黄汤就是程度
14、的问题 普 通的表闭用麻黄汤一解就开了 闭的很严重麻黄汤解不开就必须用大青龙汤去解 大青龙 汤都有危症了嘛 人都出现了意识上的问题 但是这种寒邪袭击人身 几乎把所有的毛窍 都闭住了并且里面迅速化热的情况现在极少见 还有小青龙汤证 里面还有寒邪引动 内 外寒邪都要去所以用小青龙汤 邪气袭击人表无非是袭击的深浅 进不进去 如果一旦进去了那马上就到太阳篇的中 篇了 就是陷胸汤证了 什么叫陷胸呢 就是邪气陷于胸中 邪气结于胸中就叫结胸 水 饮互结 水热互结都是后人加的 不是直接的理解 大小陷胸汤证呢 就是寒气袭击于表 从表进去之后 首先面临的是肺 胸廓 邪气在胸中结住了 就是结胸 如果结不住 结 得不
15、是很硬就是痞证 结得稍微硬就是小陷胸汤证 结得很硬就是大陷胸汤证 结得不硬 而是很软就是气证 就是痞 就是泻心汤证 泻心泻在心下 如果邪气结得很高那是吐证 瓜蒂散可以吐出去 如果结得不是气痞 是散漫的 就是栀子豉汤证 心中懊恼反复颠倒 邪气很散漫的结在胸中 用栀子豉汤吐一下 如果邪气进去后入里化热 邪气散漫开来了 不仅局限在了胸中 那就是白虎汤证 如果并不是很散漫 而是有一种郁闭 有向血分走 的趋势 那是茵陈蒿汤证 发黄 如果这时经血时来 结在血分了 结得轻是大承气汤证 结的很厉害就是抵挡汤证 整个太阳篇从气学中医角度就是这样来理解的 柴胡证 阳明证道理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走了少阳经和阳明经
16、其实气的形态就这 几种 第一 邪气入的深浅 是表是里是半表半里 第二 进去之后存在的程度 是散漫 还是结成实了 聚集了 如果是聚集那就是从痞到小陷胸到大陷胸 如果是阳明经那就是 小承气大承气 如果邪气进入后是散漫的 一般的散漫不得郁闭的那可能发黄 如果很散 漫一下化热了 那就是白虎汤 还有一点是化热化寒 这很好理解 为什么邪气进去能化 热 就是邪气进去与正气相争 正气不弱 打得热闹 这就是化热了 气之所聚则变热 气聚则热 气散则寒 如果邪气进去后正气很弱 不能进行正面的交锋 那就很容易化寒 对于正气弱化寒 伤寒论 主张加附子 所有加附子的都是寒 加一些补气血的药恢复 正气 顶一下寒邪 伤寒论
17、的举例子就说这些 有机会可以把 伤寒论 的经文串讲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9 一下 每一个经都可以直译的 并没有曲解 穿凿附会的意思 伤寒论 开篇讲脉浮 什么是脉浮 就是气浮 什么叫气紧 什么情况下气紧呢 肚子绞痛的情况下肯定气紧 正气和寒气相争里面的气很紧张 打起来了嘛 寒气要往里 攻 正气不让攻 双方在交战 拧绞在一起 非常紧张 摸脉就是紧脉 整个人身都是很 紧张 脉浮就是气浮在表 邪气在表 正气往外托托不出去 邪气往里攻攻不进去 所有 的交争都发生在表面 一摸就是气浮 一搭手就有 同理脉沉是气沉 气沉在里 在里面 打不在外面打 或者说阳气出不来都沉下去了 以上方方面面都是用气来
18、解释的 而且直 接明白 对经典可以很好的理解 有句话 太阳病 下之后 其气上冲者 可与桂枝汤 气往上冲就是往上顶 有时 候感觉不行了 有一股气往外出 这就是对气很好的理解 气学中医中医是一种体验的医 学 可以说直指人心 比如呕则气逆 为什么叫呕逆不叫呕吐呢 逆就是逆气 呕而逆气 叫呕逆 再比如 内经 里 其高者 因而越之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 泻之于 内 为什么大陷胸证有燥屎要心下硬 脉沉紧才能下 不然不能下呢 就像气结聚在一起 扔一颗炮弹啪能炸死 要散开了那扔一颗炮弹徒伤正气 人都散了就像空气一样 神气 之所游行出入也 都是在讲气机的道理 四部经典如果从气机来理解就可以很好地串讲下 来
19、离开了气机气的层次来理解就很麻烦 不直接 本草 难经 用气机都是很好理 解的 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 充身 泽毛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 灵枢 决气 人身之气如雾露之溉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这都是气 不要认为只上焦才是 气 只不过上焦容易变成无形的东西 下焦容易变成有形的东西 没有气就没有形 形气 相和 相依 形也是由气变化而来 只是有一个偏向 周易 讲气再成象 象者建立星 辰日月 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理解 古人讲 夫一 万事之本也 能守一者 可以治天下 万事万物的道理变幻莫测 很多人是倾尽一生甚至几生都在悟这个道理 以后讲一下气的特点来引导大家加深对中医的学习 大千老师讲气
20、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10 第二课第二课 20071106 气学中医八大原则气学中医八大原则 紫蔓菁整理 上次对气学中医中医做了一些介绍 我也在考虑怎样来讲气学中医中医让大家能够听 懂 我认为首先得有一个前提 在这里参与的朋友应该是对儒释道任何一家或几家比较感 兴趣 这样我才可能继续讲下去 因为气学中医中医和儒释道关系非常密切 是传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 如果从物质层面来解释有悖气学中医中医的基本原则 上次听讲大家已经知 道 今天再简单重复下 道理有三个层次 一是形道 物的层次 二是气学中医 气的层 次 还有一个是神道 神的层次 神 气 形三者构成了整个的世界存在 世界存在在今 天的课堂上不予讨论
21、但希望大家在下面交流 气学中医中医从气学中医这个中间层次出发来解释万事万象 包括整个身体的奥秘 所以说气学中医是一个总体的认识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世界观 如果应用于中医就是气学中 医中医 周易 里有句话 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 研究中医就是近取诸身 研究其他 身外之物就是远取诸物 所以今天只和大家谈气学中医在人身上的应用 但也会涉及到一 些基本的气学中医的立意和认识观点 下面就介绍下气学中医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 气学中医中医包括气学中医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 组成气的包括 事和物 所谓物指有形的存在 比如大到山河大地 小到细胞组织 一草一木 任何看得 到的 摸得着的或者说能够感知到的叫做物 另
22、一个叫事 就是整个事情的发展经历 不 管是气还是物都是由气组成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人是由一团气组成的 这是有生命的 花草树木也是由气组成的 这是植物 还有包括土石泥沙 河流山川也是由气组成的 这 当然是非生物了 在事上比如一件事情的发生 发展到结束 这也是由气组成的 还有包 括一个王朝或者一段个人经历同样是气 大家可以集思广益 大可以无穷大 小可以无穷 小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嘛 所有万事万象都是由气组成的 这是气学中医中医的第一条原 则 必须用这个认识观点来认识世上的一切万事万物 第二 所有的气都有生老病死 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所有的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11 事
23、和物都有它的生命历程 从生到死 这个不用多说 大家都可以很好地理解 佛教上讲 成住坏空 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存在就会灭亡 这也是气学中医中医的一个概念 第三 任何气都是可分的 比如人身之气可以分为头气 胸腹之气 四肢之气 头上 的气又可以分为眼气 鼻气 嘴气 口气 物质的层面可分 气学中医的层面也可分 比 如一个历史事件的开始之气 中间之气 结束之气 这些都非常好理解 但是大家都必须 牢固地树立这种观念 第四 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的 可分是气的外在表现 融合是其内在本质 这里大家一 定要注意 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内在联系的嘛 气学中医上讲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的 只不 过呈现的外观 形态 性状有所区别罢了
24、比如人身是一个整体 头和胸腹是融合的 胸 腹和四肢是融合的 眼气鼻气是融合的 这也就像一条河流一样 我们人为分成上游 中 游 下游 但河流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大家以后要经常用融合这种观念来理解气的有 机结合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水 烧开了变水蒸气 凝结成冰 这三种形态是融合的 本身都是水 都具有水的某些性质 但由于处在某个状态和进程当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如果没有仔细研究过可能会惑于它们的形态而误以为是三样不同的东西 只有经过不断的 训练 锻炼 我们用气学中医的融合的观点来理解 任何的事物都是融合的 所以避免了 单独割裂的弊病 第五 所有气都是吐故纳新的 气有新陈代谢 在任何一个时期 任何
25、一点上都在吐 故纳新 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 呼吸本身就是吐故纳新 新陈代谢比如吃东西 排泄 这 在生物上表现得很明白 而在非生物上大家可能有些迷惑 但实际上所有的事物都在吐故 纳新 没有吐故纳新就没有了发展的进程 也就没有了生老病死 这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 一点 第六 所有气内部都是运动的 既然吐故纳新那就要运动 运动的实质就是升降开合 这里面没有沉浮也没有其他 所有气可升可降 在升降的过程中体现开和合 这以后是所 有结果的基础 我们就是这样来理解人身 内经 上讲 肝升于左 肺降于右 心开于 表 肾治于里 脾为之使 胃为之市 这说的就是升降开合的具体表现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内经之上册 12 第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砭术疗法书籍 当代中医绝技荟萃pdf 金匮要略经典pdf 代疑难杂症方 伤筋民间手法治疗 痰症疗法 中医学习书籍 中医典籍 中医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