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shubook)玄教大公案(网盘资料下载)_电子版书.pdf
《(5shubook)玄教大公案(网盘资料下载)_电子版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shubook)玄教大公案(网盘资料下载)_电子版书.pdf(25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1、玄教大公案 經名 玄教大公案 元苗善時 字太素 撰 門弟子王志道編集 二卷 底本出處 正 統道藏 太玄部 玄教大公案二卷 共20頁 元朝全真道士苗太素撰述 弟子王志道編集 約成書於泰定甲子年 1324 二卷 收入 道藏 太 玄部 此書模仿禪宗公案 論述道教性命修煉旨要 書前有金陵道士柯道沖 逸民唐道麟 行台 監察禦史王從義 以及苗太素弟子王志道等四人序文 正文內容則分兩部分 其一為 升堂明古 凡六十四則 分別摘錄 道德經 文始經 南華經 沖虛經 度人經 周易 之語 以及呂洞賓 張伯端 周敦頤 王重陽 白玉蟾 三茅君等前人語錄 然後加以解 釋論斷 並附偈頌 其二為 入室三極 凡二則 直陳性命修煉
2、之要 全書大旨宗承宋元金丹派 三教合一 性命雙修之說 認為修道者應兼顧息心明性 養氣修命 性命雙修 若只知修性而不 修命 則為偏執一端之 癡禪客 性命修煉之大要 在於忘情除念 安神調息 返歸真無妙有融 一未始之玉虛妙體 清靜道身 所謂真無即本然慧性 妙有即真空慧命 是性命之根 故書中稱 南華 五未始 從頭追到底 此念自心生 一心從性起 性依命根牛 性命同一體 妙有融 真無 玄玄玉虛體 又稱 理窮則性盡 理即心也 故心虛明則性寂朗 心虛明如寶鑒 物來 則照 物去則空 悟此虛空 則忘物省事 反情息心 自然一性圓朗 此說融合禪宗 理學之心 性論 而又與之有所不同 玄教大公案序玄教大公案序 四篇 道統
3、之傳 其來久矣 始太上混元老祖以象先之妙 強名曰道 而立言以德輔翼之 而五 千言着其中 然存言外之旨 微妙玄通 有不可得而言者 深不可識 亦強為形容焉 自 道德受關令尹子 其十子各得其妙 如列 莊諸子 至安期生 李仙卿 葛仙翁眾真 更 相授受 各有經典 然枝分派利 於洞天福地亦代不乏人 自周漢以來 惟尹子嗣祖位 金闕帝君繼道統 授束華帝君 帝君傳正陽鍾離仙君 鍾傳純陽呂仙君 呂傳海蟾劉仙君 劉南傳張紫陽 五 祖 紫 陽 北傳王重陽 七真 道統一脉 自此分而為二 惟清 菴李君 得玉蟾白真人弟子王金蟾真人授受 為玄門宗匠 繼道統正傳 以襲真明 亦多 典集見行于世 實菴苗太素師事之 心印其要 蓋青出
4、于藍而青于藍者也 實菴抱負此道 以列祖道統心法 模範學人 採摭諸經樞妙 升堂入室 舉其綱要 於列祖言外著一轉 語 復頌錄之 以易數為六十四則 又入室三極則 門弟子王誠菴輩集成編 名曰 玄教 大公案 言言明本 句句歸宗 體用一真 圓混三教 使人於羲皇畫外縱橫 玄聖象先 游泳 至哉 華陽真逸唐公 捐金繡梓 以廣其傳 義亦宏矣 誠有决烈漢 向此 大公 案 外 具無極眼睛 覷得七穿八透 豁然四達六通 則道統明明 相繼而無息 豈不美 歟 金陵淵嘿道人柯道沖 敬序 无極天心 中融萬法 象先慧目 圓燭無方 性至虛則八達六通 心雲障則千差萬別 是 故欲得豁開天外眼 必先明了世間心 僕幼習儒業 長慕玄風 每研理
5、性之元 叅究天道 之妙 遍求愈遠 默探愈深 果謂不可得而聞也 夙生何幸 得詣中和 時聞實菴老師法 誨 使人累釋心清而造元返本 神凝氣息而安命樂天 切切多方 諄諄曲化 一日 中和 上足出示師之升堂入室 舉演法海寶珍 道統心法詩頌 目之曰 玄教大公案 僕靜咀 玩 見其剖判一元 結絕萬法 抖擻群真骨髓 貫通列祖肝腸 為人硎慧劍 礪神鋒 斬 三尸 誅六賊 解縛纏 脫桎梏 破憂疑網 斷煩惱障 活死漢 救生靈 誘明達 徹大 用大機 造極乘極奧 優游未始 真樂無生 其性理天道之妙 明心見性之機 圓混于中 一一明白 誠此透徹 豈果不得聞歟 然此亦皆師之緒餘耳 僕既霑受用欣然 不揣命 工繡梓 與天下福慧大丈夫
6、同向此按欸中具一隻眼 拶翻關捩 粉破太虛 全本然 反 純朴 逍遙无極 嘯傲先天 是所願也 金陵青溪九曲逸民唐道麟 頓首謹識 聖仙至道 體玄先天 用妙萬法 以精誠中息而密固本元 以謙敬和順而美利天下 實菴 先生 玄教大公案 體用全彰 行功圓備 融一真而入妙 混萬理以歸元 俾夫養元炁 融沖慧命 寂本性安平道心 偉乎美矣 豈憂寂空無機鋒 口鼓一曲異端之比哉 僕昔聞 先生補註 伊川易傳 三分未盡之旨 默然驚嘆曰 伊川先生乃前宗六夫子中一夫子 尚 有未盡 今實菴先生補註其未盡 是何人也 恨不能飛見 偶授南臺職 暇日與同僚三五 特踵中和相訪 一見先生 清寂安恬淡如也 及乎黑敬請益 雍容豁達 隨問隨答 的
7、當通暢 使人廓如也 又得觀補註 易傳 未盡 及易網解惑 果謂辭簡理貫 純粹精明 將僕等積年叅學疑難 一旦冰釋 如 大公案 始一則 將三教樞機精妙 中正體用 偏執見解 已盡剖判 中引諸經 一事一理 一玄一妙 若對鏡觀形 精粗圓照 如云三 身混極 六慾沉空 虛極反元 動靜體道 以寬慈養天性 以儉約養道心 以謙巽養玄德 日用五音毒氣 十般貞病 至于舉兼山之艮 明靜止真功 題日昃之離 明死生妄幻 畫前至妙 象外重玄 秉羲皇寶劍 劈開列聖玄關 現元始黍珠 照徹群仙天谷 實前代 道儒宗師 皆未嘗道 可謂妙超今古 玄混始終 非先天之高明 其孰能與于此 宣聖云 先天而天弗違 信哉 僕敢不師禮事之 玆略序師之道
8、德體用 事理實跡 其先天言前 之妙 在乎同志慧力綿密中之體式 行臺監察御史王主敬從義 頓首序引 真金不懼火 煆煉愈精明 美玉絕纖瑕 琢磨成寶器 朽木憊鐵 匠手難為 故南華老仙 云 有聖人之才 受聖人之道 易矣 或生而知之者 幾何人哉 然夙根靈慧 一徹萬融 亦在乎明師提挈 方可直超最上 我輩福薄根鈍 業力常勝道力 大言直超頓徹 恐亦 自昧耳 若從師匠煉琢 自誠明而虛通 猶戒定而慧徹 步步踏實地 心心體太空 久久 澄攪不濁 攧磕不碎 自然純粹堅固 豈不美哉 吾師實菴仙舫 道隆方外 教闡環中 發明太上心玄 剖判羲皇骨髓 掀翻三教 融混一元 掃蕩邪宗 豁開正道 斲削後學 造大本宗 烹鍊高明 達先天境
9、是以良朋霞友雲集 明公賢相風從 虛而往 實而歸 誠不言而信 近者悅 遠者來 咸無為而成 乃知言未嘗言 弘眾妙迥出思議之表 可 道非常道 備萬德獨立象帝之先 非極高明而通至化者 其孰能與于此 僕日侍玄堂 幸霑法雨 錄集升堂之珠玉 緝熙入室之寶珍 然義適多方 理歸一極 歷代聖仙未結絕 案款 吾師一一决斷明白 目之曰 玄教大公案 列成六十四則 以象周易六十四卦 入室三極則 以象三極 誠有决烈漢 直下承當煅鍊 向中默會力行 泯聲色 淵識情 瑩天心 開道眼 頓超生滅 耀徹古今 大用大機咸備於斯 其真樂奚可勝計哉 誠能如 是 庶不負吾師諄諄之教 亦乃千載一時之遇也 雖然 僕亦駕渡舟一夫云耳 泰定甲子 門弟
10、子誠菴王志道 頓首敬序 玄教大公案卷上玄教大公案卷上 金蓮道師實菴先生苗太素舉門人誠菴王志道集 升堂明古升堂明古六十四則 第一則第一則 太上 道德真經 云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只這兩句 掃盡三教一切有無 聲色諸法 使學者於動靜語默外密密承當 故夫道也 非形非相 不色不空 物物全彰 人人本具 乃天地未始之大象 父母未生之至靈 不屬思求 非從言會 蓋遣無定體 心 妙無方 乃知不可道之道 乃真常之妙道 不可名之名 即本然之強名 若執可名 即成 外道 若執可道 即是異端 大眾 既不可得而名道 畢竟云何領會 誠 誠 頌曰 強名曰道 嚼飯喂兒 言思著意 摸壁尋籬 沉空滯寂 幽入傍蹊 屈伸存想
11、泥法守規 舉無默坐 惺惺著迷 觀心轉物 自礙獃癡 無無自縱 放曠無知 去識內覺 帶水拖 泥 機鋒敏捷 豎拂拈槌 語默敲喝 瞬目揚眉 隨情說法 即事起疑 精魄熱亂 識神 弄奇 大言闊說 根本支離 以此學解名道 不悟悉墮狐狸 寧如純純朴朴 誠誠息息微 微 恍惚大虛體一 生前面目巍巍 誠會不神神的義 掀翻眾妙樂希夷 第二則第二則 太上云 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又云 為無為 又云 道常無為 而無不為 旨 哉 神領意會 目擊道存 卓爾於象帝之先 超然於形骸之表 此不言之妙也 所謂無為 者 非土木偶人 推之不去 呼之不來 逼之不動 塊然一物也 貴乎一點靈明 圓混混 活潑潑 無心為而為 時止時行 以輔
12、萬物之自然 所以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且道 為無為者誰噫 頌曰 不言之妙 無為之益 寂然威感 天下希及 貫徹萬理 融歸太一 一歸何所 混元无極 无極中主 生化不息 生生無生 綿綿密密 不動動中烹紫金 無為為處煅瓊璧 嘻 切忌錯識 第三則第三則 太上云 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勒 此一篇盡 道心妙有之玄 慧命真空之本 空而無物 虛而有靈 無象之實象 不神之元神 是謂谷 神也 虛靈不昧 即谷神不死也 不昧虛靈 強名玄牝 樞機圓活 故云玄牝之門 此乃 向上玄關 虛無妙竅 為天地之根本 性命之淵源 闢翕元炁 升降自然 大眾撥轉玄關 綿密密 詔然皇極先天天 頌曰 谷神不
13、昧性明圓 玄牝闔闢造化旋 獅子眼睛明朗朗 象王鼻孔息綿綿 千和萬合中綿密 一混三元體自然 心息相依無間斷 恍然父母未生前 第四則第四則 太上云 恍兮惚 其中有物 惚兮恍 其中有象 窈兮冥 其中有精 只這物象是甚麼物 象 咦 此三者不無不有 非陰非陽 五行不到處 七情未發時 是我本元實象 无極至 真 先天祖炁 浩劫元精 三者本一 一體三身 是謂清浄法身 是謂妙有空身 是謂真 無道身 誠能元精固 慾海枯 則清淨法身圓 真息調 業火滅 則妙有空身健 元神凝 妄心死 則真無道身著 三身一混 萬法中融 光輝宇宙 德備鴻濛 大眾 且道如何 了當 此止息息 弩力努力 頌曰 非心非性亦非仙 一體三身中混然 寂
14、寂凝神潛至密 綿綿息浩毓重玄 慧風掃盡山頭雪 劫火燒乾海底泉 此乃極乘玄外妙 知音仁德可心傳 第五則第五則 太上云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 昔 日我祖純陽帝君 語此一篇 與南巖儼禪師 同度湖南何祖師成證道果 至今三真一脉 香火木絕 後禪師以此義作一頌云 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包含萬象體 不逐四時凋 大眾 只這一物是甚麼物 師寂然良久云 不與萬法同侣 所以獨立而不改 大圓通無 斷滅 所以周行而不殆 得此道者 能化化而不化 能生生而不生 故可為天下母 母 道也 咦 誠 誠 誠 頌曰 誠誠誠極默中中 一顆玄珠輝太空 寂寂周通無眹跡 寥寥獨立不雷同 先天天
15、表凝元炁 無極極中振祖風 體用大機明徹了 生生化化妙無窮 第六則第六則 太上云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 專炁致柔如嬰兒 滌除玄覽能無疵 明白四達能無知 天門 開闔能無雌 愛民治國能無為 此一篇盡明心心明之妙 見性性養之微 養浩工夫 金丹 妙用 悉備此章 如抱一專炁 乃純然無間也 滌除玄覽 瑩徹天心也 能無疵心 清淨 光明也 明白四達 見性而無礙也 能無知 含光厚養也 天門開闔 真息綿綿而無間也 身為國 炁為民 炁順身安 為而無為也 誠了此章 金丹之道畢矣 其或未然 審予 後頌 頌曰 陰魄營營擾 陽魂不得安 抱一調元炁 徹通玄上關 心天純瑩玉 性月印寒潭 赤子金 元體 嬰兒復粹顏 君享安國樂 民無人我
16、山 魂清魄靈聖 大智樂閑閑 第七則第七則 太上云 三十輻共一轂 當其無 有車之用 云此一章 教人即物明本 忘幻全真 轂因 輻而成輪 車因輸而成用 當初本無 以其斷木成器 故假名曰車 成車之用 譬我一身 上至泥丸 下至湧泉 內則五臟 外則四肢 假合幻形 當初本無 以其有此幻形 強 名曰人 成人之用 形而上者曰道 形而下者曰器 故有形者以無為便利 中無形者以有 為運用 器與室同一義 且道只今無形中主 如何了悟 聳 頌曰 輻來輳轂車成用 念復歸中道大通 車運器成誰著力 只今誰是主人公 第八則第八則 太上云 致虛極 守靜篤 萬物並作 吾以觀其復 此一章明入室大定 復命歸根 真空 實際 切切真功 空諸幻
17、有 不染一塵曰虛 萬法紛紜 此心不撓曰靜 工夫致極 六脉 俱澄 一真寂朗 復其本然 到這裹通身是口 難措一言 我若露泄 汝等工夫忽至此 必然罵我饒舌 我不說破 又恐汝等到此著邪 所謂不知常 妄作凶也 畢竟云何 頌曰 虛之又虛 靜之又靜 身心兩忘 氣融神定 一片玉虛 天心光瑩 復未生前 誰凡誰聖 非真非仙 非心非性 本無可言 亦非可證 寂然誠誠 中中密印 第九則第九則 太上云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傳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 真空無 象 視之不見 大音希聲 聽之不聞 此妙也 如雲出岫 若月印潭 難為摸索 傳之不 得 既非耳目所及 拿捉不住 又不可得而言 問畢竟如何 嘻 此道也 昭彰
18、在上而不 明皦 潛密在下而不昏昧 所以仰之彌高 放之彌滿六合 鑽之彌堅 收斂全無眹跡 迎 之莫見其首 隨之莫見其後 輝今耀古 莫始莫終 且道只今是誰主 是誰御道來 頌 曰 無形無影寂無聲 耀古輝今號赤文 妙有有如潭底月 真無無若嶺頭雲 遇緣常默靈光照 對鏡休生業火焚 和會三元歸一極 主人終日醉醺醺 第十則第十則 太上云 善行無轍跡 善言無瑕謫 善計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槍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 不可解 可謂鬼神莫測 方士莫知 乃知聖人大機大用 無門可入 不可度思 皆自然而 然 無可不可 南華老仙言 聖人終日行 未嘗行 終日言 未嘗言 故未嘗不行 行必 在道 未嘗不言 言必中節 發無不中 何必籌策
19、無為而成 何必繩約 故聖人之道 一以貫之 自然均齊方正 美利天下 自然條當寬弘 故能常善救人 常善救物 作之君 作之師 不自愛貴 不自矜伐 雖大智慧 同大愚人 嗟乎 我輩行不遵道 言不中理 甚至于思慮計較 密察關防 賣弄精魂 好為師範 自是自見 自禍自殃 去道遠矣 若不直下悔過自新 果行育德 則安能承襲太上真明 光暉天下 利益群生 其或未然 聽予頌曰 行滿天下無怨惡 言滿天下無亡過 倒携慧劍倚長空 萬法來前迎刃破 行時行之坐時坐 飢則養兮睡不臥 中中默默襲明公 就裹壺天如許大 第十一則第十一則 太上云 道常無名 朴雖小 天下不敢臣 心本無跡 道常無名 朴雖至小若微塵 神用 無方 含造化端 居萬
20、象之先 所以天下不敢臣也 故得此道者 頓超物表 性象太空 周流六虛 動靜無礙 是以道之在天下 猶川谷之於江海 氾兮其可左右 微兮其可色聲 瞻之在前 忽焉在後 雖然如是 誠能萬緣頓息 一念歸中 方知道元來自有 不必他 來 大眾還會否 頌曰 心即道兮道即心 不勞思想別追尋 利名雪化靈臺瑩 恩愛冰消慧海深 風捲塵清金虎伏 雲收霧散玉龍吟 天清皎日光圓朗 萬籟寂嗚息大音 第十二則第十二則 太上云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原夫念有偏倚 則以正反之 心有妄想 則以覺反之 正覺然妙 亦是道之動也 聖人心若太虛 清淨自然 無一毫偏妄點染 體乎中道 其 正也 覺也 何用修為 故曰 絕學無憂 清淨為天下正 履謙處
21、順 和同柔弱 禮也 亦道之用也 故天下萬物因生而有 無生則無有矣 大眾 正以反邪 覺以照妄 猶是道 之動 道之用 若自尊自是 不反不弱 則道之喪矣 頌曰 天下本無事 人心自熱忙 雨收山色翠 雲散月圓光 體道神清泰 安常德義香 誠中狂 作聖 偏妄聖為狂 本性無欺昧 不必更參詳 第十三則第十三則 太上云 不出戶 知天下 不窺牖 見天道 其出彌遠 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至 不見而名 無為而成 夫天下猶一身 天道即本心 心虛明 則天理昭彰 身中正 則天 下安靜 乃知道在自身 向外求則遠矣 明在本心 向外觀則昧矣 故聖人反身而誠便到 家 反照隱密則明德著 不動而變則不理當 大眾 多少省力 又不費心 還
22、委悉否 休 休 頌曰 不涉程途便到家 何須著境苦枝植 旻天清肅家家月 春日和融處處花 氣泰款斟王母酒 心清奚用趙州茶 安閑自在全無事 何又喃喃書五車 第十四則第十四則 太上云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 道 故建言有之 夫上士元本清高 根基純厚 所以一撥便轉 八達六通 自然移掇不得 天地莫遷 輕輕快快 綿綿密密 精進力行 終始無昧 中人則業識牽纏 利名縈絆 未免半疑半信 若存若亡 小人驕矜濁富 誇恃虛名 專尚浮華 憎嫌純朴 故聞聖人之 道 則大笑之 若使小人聞道而不笑 則不足以為至道 故小人建設巧言 笑侮有之 不 足為怪 夫何故 達道了明之士 頓忘形
23、體 若昏昧之人 事物無心 若退惰之人 卑下 混同 類族平等 大體潔白 外若污辱 廣德充滿 常若不足 建立陰德 密切若偷 質 朴真純 茫然若渝 若大方無際 大器緩成 況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視聽不得 道隱無 名 摸索不著 清虛寂寞 與彼相反 已上皆下人可笑 惟在道高明 包容含恕 善假方 便 委順曲化 故曰善貸且成 大衆 修行人三千功 八百行 盡備此章 勉旃勉旃 頌 曰 物物中含太極真 奈人暴棄自蒙昏 下愚執僻心茅塞 上士虛中性玉純 識性空無名本性 凡人了達即真人 回光直入玄元境 庶免區區再轉輪 第十五則第十五則 太上云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 十有三 人之生 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24、夫聖人不有去來 了無生 死 是以太虛一體 動靜不居 嗟夫 一切人此心無主 忽起忽滅 出機入機 無有了期 夫何故 以 其生生之厚 欲養生之富厚 則貪婪者衣食常不足 富貴者利名常不足 以其心常不足 故縱六欲七情 三尸六賊 用心役力 巧智其神 致使心火上炎 精水下濕 水火相違 以致病患苦楚 至死未休 惟達道者 明悟虛幻情緣業識 故反情復性 虛心體道 自然 火不上炎 水不下漏 水火既濟 神炁密融 果證無生 故無死地 乃知人之生 動之死 地 皆由水火既未 神炁合離 故亦十有三也 火數七 水數六 合十三也 此章多解不 一 各執自見 著相支離 或言九竅四關 十分有三分生 七分死 或以月之虧盈 然合 成數 於
25、切己進修 全無干涉 惟祖師玉蟾真人言七情六欲 先師言水火既未 最為切當 上下文理順貫 便得受用 若情欲不息 水火不濟 則中無定主 安能出得虎兕甲兵之 驚懼 以其神炁一融 自然物我兩忘 大眾 明徹此章端的大義 力行將去 不必問生死 事大已已 頌曰 人之生死藉陰陽 超出陰陽自反常 水火混融忘死地 炁神密固衛生方 人牛俱泯性圓朗 鷗我無情機兩忘 假象指賢歸故里 休迷相數弄文章 第十六則第十六則 太上云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勢成之 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 德之貴 夫 莫之爵而常自然 夫大道生生不窮 玄德畜養平等 物隨氣而賦形 勢因時而成就 是以 萬物莫不尊道為本 貴德為元 故道之尊高 長於上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家炼体功法 道家减肥功法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道家辟谷功法 道家功法修真入门图解 严新道家内功六步功法 道家内丹筑基功法 道家完整内丹功法 道家功法提肛功 隐仙派修炼法道家功法 道家武术功法 道家采气功法 道家呼吸吐纳功法 道家阴阳男女双修功法 道家练气术与修行功法
